第十章 群臣朝议(一) (第2/2页)
凡册见张鼐站在左边中间靠后位置,史载他是李自成养子,说道:“准!”
张鼐接着刚才的话说道:“禀皇上,臣所领中营一部配备火器确实较多,火器之长恰如皇上所说,可近攻亦可远击,唯火药、铁弹耗量巨大;攻城、交战一次,少则耗药百余斤、大小铁弹几千颗,如久攻不下,多则耗药上千斤,大小铁弹几万颗;臣所领一部兵丁三千,配火器者仅十之四五,且无重炮,尤有如此消耗,如全配火器,耗量将数倍于此;明朝亦因赋税崩塌而无法支撑此等消耗,多数城池武备松弛、火药不足以久战,请皇上明察。”
凡册看刘宗敏今天并不急于表现,估计上次杀了他威风,稍微有所收敛,所以缓缓地说道:“中营刘将军可有话说?”
刘宗敏听见问自己,说道:“禀皇上,依臣之见,火器所耗实乃银两,如今大顺实行‘均田免赋’,三年之内不收赋税,如此消耗,不知何以为继;臣此次西征固原、宁夏,所幸收缴明军三眼火铳三千多杆,鸟铳千余杆及大中佛郎机四百余门,棉甲近万套,火药近六千斤,生铁近三万斤;臣收到皇上谕旨,令贺锦继续西征兰州、甘肃、西宁,随后返回长安,已留部分军械防守二镇,其余均随军带回,存于武库之中;另前几日军报,贺将军已进占甘肃、兰州,亦收缴三眼铳千余杆、鸟铳四百余杆、大小佛郎机三百余门,火药亦有四千余斤,现已驻扎陕西行都司治所甘肃镇,准备几日后攻取西宁。”
凡册大概了解这个“陕西行都司”,简单来说就是明朝陕西省有两个军区,一个陕西行都司,一个陕西都司。
陕西行都司管理明朝河西走廊区域,包括甘肃镇(今张掖,非甘肃省)、西宁卫(今西宁)及凉州卫(今武威)等。
陕西都司则管理长安府(今西安)、宁夏镇(今宁夏)、榆林镇(今榆林)、延安府(今延安)、巩昌府(今陇西)、汉中府(今汉中)及兰州卫(今兰州)等陕西省剩下的部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想听听文官的意见,于是说道:“牛丞相,火器消耗确实远甚刀剑,大顺赋税免征三年,何以支撑?”
牛金星思索片刻后回复道:“禀皇上,大顺赋税三年免征确为国策,暂不宜轻动,但亦有它法;一为关中未分予百姓之荒田亦有数十万亩,再是户部已派人查寻关中适宜耕作之荒地,垦荒为田,二者皆作官田,分予军户或民户耕种,官四私六分成;二为大顺将盐、铁实行专营,此二物为百姓日常及农耕生产之必须,耗量甚巨,可使财政增收不少。”
凡册觉得牛金星说的在理,国家不能没有赋税,必须对关键物资进行管控。
另外,他还想知道田亩、矿产之具体数据,说道:“户政府尚书可在?”
凡册清楚,史载李自成建国后把六部取名六政府,比如户部叫户政府,兵部叫兵政府,实在让人别扭,于是补充道:“传朕口谕,六政府改名六部;各部所属之司亦按祖制更改。”
台下众人听到皇上谕旨,皆回答道:“臣等遵旨!”
听到皇上问话,又听到改回祖制的口谕,户部尚书立马改口说道:“禀皇上,臣户部尚书陆之祺在!”
凡册想了解有多少荒田还未分配,又有多少荒地适合改为农田,还有大顺盐、铁产量如何,说道:“陆尚书,朕欲知丞相所说,关中未分之荒田多少,大顺可开之荒地多少,另盐、铁产量亦有多少?”
户部尚书陆之祺回复道:“禀皇上,臣已让户部侍郎萧应坤核查亩数,未分之荒田大半在固原、宁夏、兰州,萧侍郎已于前日亲赴固原,主持三镇荒田丈量,昨日上报已核实部分为四十余万亩,另长安周边未分荒田亦有五万余亩,均已登记造册;至于大顺可开垦之荒地,臣已令户部官员调阅相关文书,详查山川地形,另派人至各府、县寻找,统计适合耕种之荒地。”
凡册听了,根据已丈量数据,未分之官田已有近五十万亩,如全用来于耕种玉蜀黍(玉米)、土芋(土豆)及甘薯(红薯)并成功的话,那产量不可小视,心里还是暗自高兴。
于是,他插话道:“陆尚书,还需令萧侍郎加紧丈量荒田,且荒地之事亦要加快,二者皆需准确;另盐、铁之产量,大顺到底如何?”
陆之祺回复道:“禀皇上,臣已令户部核实,大顺境内产盐之地共有三处,一为陕西境内榆林、宁夏两府,共有花马池、滥泥池、苟池、北大池等若干盐池,年产盐一千八百余万斤;二为陕西甘州境内红盐池、白盐池、青盐池等几处盐池;三为湖广襄京之均州亦有盐池,但此二处产盐比之榆林、宁夏较少;至于冶铁,大顺所拥之三省铁矿极少,仅陕西巩昌府冶铁较多,年产铁十几万斤,其余府县均所产甚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