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泾州生活小报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五代第一太祖爷!
泾州生活小报,是朱秀半年前所创。
之后岐州、华州战火愈演愈烈,朱秀应焦继勋所请率军南下支援,将泾州报社托付给温仲平打理。
创建报社时,朱秀找来温仲平详细讨论过。
温氏是泾州本地第一大士族,颇具影响力,也是最早支持朱秀的势力之一。
温泰如今退居二线,打理家族事务,操办绞麻生意,闲情之时与几房小妾钻研一下素女经、洞玄子等名着,小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温仲平作为温泰的嫡长子,朱秀麾下重要属官,也是他极力扶持的温氏下一任族长。
温仲平能否成为泾州士人代表,平稳接任温氏族长,关系到朱秀对于泾州士族的掌控。
让温仲平出面创建报社,便是抬高他名望地位的一种方式。
温仲平虽说能力平平,学问平平,但胜在做人做事踏实认真,性子温和。
更难得的是,温仲平对于朱秀提出的,官方媒体、舆论喉舌等概念非常感兴趣,理解程度也很到位。
朱秀只与他讨论过报社的基本构建框架,发展方向和发行方式等细节,之后就率军去了岐州,对报社的筹办基本撒手不管。
没想到时隔半年回到泾州,竟然发现报社经营的有声有色,泾州生活小报的名声已经彻底打响,在安定县城更是成为销售最为火爆的商品之一。
每期五文钱一份的低廉售价,让许多老百姓但凡识几个字的,都有闲钱买一份。
茶肆酒馆还有专人诵读报纸,商户们发现,许多百姓对当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各种花边小道消息非常感兴趣,也乐得聘请人读报,甚至还推出喝茶吃酒送报纸的促销活动。
泾州生活小报选用宽大的黄麻纸雕版刻印,所用雕版也是依据纸张大小专门制作,选聘了一批中青年文士,专门为报社搜集资料,撰写文章,作为每期刊印的内容。
这些文人里,不乏如年轻时候的温泰一般,寒窗苦读十数年,一心渴求参加朝廷科举,最终却因为时局动荡,求官无路,只得贫寒度日。
泾州报社的开办,给了他们新的活路,虽说文案工作繁重,但酬劳也着实不菲,勤劳一些,完全能够让妻儿过上优渥生活。
报刊编辑这个职业,一时间受到泾州文士们的追捧,竞争的激烈程度,仅次于进入节度府做掾吏。
彰义军重武,奖励军功厚待军人,依据军功提拔有明确的标准规定。
读书人的出路,从节度府到地方州县官府,也有一条清晰的优先次序。
最好的出路当然是进入节度府做一名掾吏,其次便是州府、县府。
朱秀和史匡威探讨过,泾州的士族底子太薄,举办类似于科举的大型正规选材考试不太现实,而且也容易招来非议。
清剿薛氏流毒后,从节度府到州县官府,腾出一批职位,依照政绩、资历、年限等因素相继提拔晋升后,底下又有一批职位空缺。
朱秀便从府州县三级官府的属吏中,通过考试选拔出一批人填补空缺,由吏员转为官员,也算是转入正职。
如此一来,众多为官府服务的底层属吏看到晋升希望,重新激发活力和干劲,促使彰义军的官僚系统朝着良性发展。
不想当吏员,又暂时做不了官,报社编辑就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职位。
不过总体来说,泾州的尚文风气不足,文人底子太薄弱,矮矬子里拔将军,报纸上写的社论文章,朱秀就没瞧得上眼的。
温仲平也知道这是报社硬伤,所以大多只让手下编辑们,抄录一些节度府下发的告示,解读新政策,刊登一些招聘招工的讯息,以及邻近周边和开封传来的新闻趣事。
报纸属于新鲜事物,对于消息闭塞,活动范围还出不了县城的大多数百姓来说,任何一点趣闻都能引发他们的兴趣。
温仲平也邀请宋参、裴缙等人,时不时抽空写几篇有见地的政论文章,温泰温老头,兴致来了也会做些伤春悲秋的诗赋,无病呻吟一番。
朱秀几日前,也以四有先生的化名,写了一篇赞颂节度使史匡威,宣扬彰义军爱民政策的文章,引来一众好评。
老史整日乐呵呵地拿着报纸,在府里大声诵读,抑扬顿挫的公鸭嗓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裴缙虽然是买来的文聘,但底子比起大多数文士要强不少,以河东清叟的笔名,发表过几篇政论文章,反响还不错。
宋参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水平自然是不差的,只不过如今他是朱秀任命的首席助农官,整日奔波于田间地头,忙着钻研农事,抽不出太多时间做文章。
有了这几支笔杆子,泾州生活小报的格调瞬间拔高了许多,风雅趣闻与通俗白话共赏,成为老少爷们、妇女大婶茶余饭后谈资的重要来源。
徐铉近日来,一直在研究泾州生活小报,斥资将所有期数买齐,窝在邸舍客房里看了个遍。
很快,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的徐铉得出一个结论,泾州生活小报刊载的文章,大多数都写得不堪入眼。
说是文章,其实不过是将一些节度府下达的政策、告民书加以解读,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解释出来。
在徐铉看来,这些甚至称不上文章二字。
至于一些粗浅白话刊登的招聘招工讯息,徐铉觉得简直难以入眼。
身为江南名士,与韩熙载齐名的文坛领袖,徐铉对于着作文章看得很重,把撰写文章看作是教化世人的神圣之举。
泾州生活小报上粗浅的文墨,在他看来低劣至极,有辱士人风采。
“语言浅显直白,粗陋不堪,如此文字也敢登报示人,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徐铉一口冷茶灌下肚,毫不掩饰鄙夷之色。
“街市之中,都在流传这报社编辑薪酬如何如何之高,备受当地士人追捧。这般粗浅的笔墨也能赚取高薪,若换我来撰写,岂不是易如反掌?”
徐铉疲倦之色一扫而空,双眼迸射亮光。
泾州报社的文案水平如此差劲,让他心里生出一种我上我更行的念头!
可转念一想,如果公开应聘的话,抛头露面太过惹人瞩目,对于他们隐藏身份不利。
徐铉拿起一份报纸,朝版面左下角一个小框看去,那里是一处固定板块,每期都登载着投稿地址以及大概的报酬标准。
徐铉沉吟片刻,如果以化名身份投稿给报社,一经选用,将会支付最低一百文钱的报酬,视文章质量和市场反响提高价钱,长期合作者还有更高待遇。
徐铉有些心动了,若能写文章赚钱,岂不正好发挥他的长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