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 (第2/2页)
由于水分子的特性,到了四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它的体积反而是膨胀的,这也就使得同样体积下的冰要比水更轻,同体积的水结冰后会膨胀,这正是地基路面破坏的罪魁祸首。
即使在地下,水分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这些不均匀分布的水分一旦结冰膨胀,地下就会因为这一点而变得凸凹不平。
如果只是几十或是几百平米的地方,这点不平造成的应力,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把这个面积放大到五万平米,就会放大到严重影响的程度。
新式混凝土,哪怕强度韧性再高,它依然只是混凝土,束缚它的依然只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而不是如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那么强大,然而就算是强大的金属,铺设这么大面积,也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自然变形。
就为了消除这种由于温差造成的不平衡,所以这次还是要跟普通的混凝土路面一样,需要切割开来一道道的缝隙,用来释放应力。
只不过这种缝隙并没有那么窄,会有一厘米以上,中间填充的是另外一种胶质材料,有沥青和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表面上固化以后会比较坚硬,然而它的内部却依然是柔软的,这种柔软是可以经受得住一百度左右的高温,和零下八十度左右的低温考验,其实是一种很优异的极地还有宇航材料。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材料并不是由灵儿主持研发出来的,而是储存在某个材料实验室的硬盘里,末世之前就已经被研发了出来,而这种材料之所以没能够大量应用,纯粹是因为合成的难度太高了,高真空,高洁净度,还高耗能,需要近十万度的电,一次才能够合成几克,另外还需要各种的珍惜材料,昂贵到哪怕是不计成本的国家级工程,都难以承受。
只不过有了纳米机器人以后,合成材料就变得非常简单,灵儿也就顺利地接受了这份遗产。
这边的压路机轰隆隆地平整压实着路面,那边换了一副铲头的铲装机,摇身变成了挖掘机,开始在边缘地带建设预埋在地下的生物柴油储存罐体。
为了防范各种生活在底下的虫豸还有草木根系的破坏,就需要同样把地下挖开的地面进行硬化,然后再盖上盖子,其实就相当于建一个地下室,只不过规格高了一点罢了。
其实这边的机械,由于正处于基地通讯范围的边缘,所有的工作成绩都会有主脑直接指挥,唯一的缺憾就是,因为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能力的丧失,使得以往的许多勘测手段难以应用,遇到困难,例如地下水喷涌之类情况的话,还需要主脑临时想出解决办法,做不到全自动施工。
不过这里毕竟是一个小山头,挖出的地下室也不是很深,即使有地下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它的麻烦,如坚硬的岩石之类,则完全算不上麻烦,直接就被铲尖像是挖开一块朽木一样挖开,再送走。
而方文之所以没有继续关注这里,除了施工时间略长,又比较枯燥之外,完全是因为在他们,也就是灵儿和方文预料中的一件事,真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