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被掳 (第2/2页)
程发的老伯也曾试图挽救过他,让他别走歪道儿。可是程发压根儿就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老伯的半边天已经塌了,加上还得耕种劳作,早就没有精力顾他,只能随他去了。
渐渐地,有人去城关卖粮,有好几次竟然看见这小子在镇上唯一的一家日本茶楼里厮混。这件事儿的臭味儿很快就被全村人闻到了,甚至传播到了邻村。
刚开始的时候,程发他老伯还不信,心话儿程发再混,也不能混到仇家是谁都搞不清楚的地步吧?直到亲眼看到自己的侄子进了日本茶楼,这才闭嘴。
“小汉奸”这三个字儿迅速代替了“程发”,成了程发的新名号。
从此,程发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村里的扫把星。家家户户都跟防贼一样防他。谁家小孩儿要是跟程发说上两句话,回家屁股就得开满花。
对于以上种种,程发也不辩解。
每天他照例早早出发,目的地就是那个日本茶楼。说是茶楼,其实叫商社更为准确,因为那里什么都卖,只要是日本的土特产,叫得上名儿的都有。
茶楼的老板是个中国人,家庭条件应该不错,父母早年间支持他到日本东京留的学,在那里结识的现在的妻子。没想到此时国运动荡,日本也频繁征兵,一家人没办法只好回国,在战争中谋求一线生机。老板觉得日本人舍家撇业的在中国干坏事,一干就是好些年,势必也有想家的,想家里味道的,所以他瞅准了定位,便在老家的镇子上开了这间茶楼,刚开始主要经营乌龙茶,到后来什么刺身,寿司,拉面等等的业务也都跟上,很受鬼子欢迎。尤其是这里供应的日本清酒和日本烧酒,都是专门从日本船运过来的,十分正宗。很多周边的日本军官都专程赶过来,一解乡愁。
正是因为这个,茶楼的生意不仅相当红火,还没人敢来收保护费。
事物有它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茶楼也有它自己的难处。客人越来越多,但服务员就老板家的四口人。就算一家老小都变成三头六臂,也经常忙不过来。
客人主要以兵痞为主,少不了嫌凉爱热的,稍有不慎就掀桌子,哪个都惹不起。虽然老板的老婆孩子都是日本人,但在这帮日本皇军的眼里,地位比中国老百姓也强不到哪去。每天老板一家子都是夹着尾巴对付。
并非老板抠门儿,舍不得请服务员,主要是当地百姓被日本鬼子霍霍惨了,恨不得喝其血,嚼其肉呢,还能给他们当服务员?
老板深谙其里,压根儿没敢想。
古语说得好,“否极泰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竟然自己撞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