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是她的小心思 (第2/2页)
主要目的是传达一个应州正在广搭粥棚、官民一心、共同援手救济难民的消息。
除了传达这样的消息,也是在为李城守的功绩第一步铺路。
快马加鞭、五百里加急,书信几天时间就能送往各州去。
手令将由衙门捕快加急送往应州各县镇衙门。
遇到难民必须施粥接济,就地安置,若有弄假敷衍必严惩不怠。
身为一州之首,李城守有治下之权,这手令并不越界,本就是他管辖之权。
而路引则是给苏意他们自用的,有了路引至少在应州地界所有县镇皆可自由通行。
去其他州县也是身份证明。
那些逃荒人所属家乡的衙门并未给他们路引,他们只带着自家的户籍文书就逃出了家门。
若在平时有户籍也能证明身份,可以进城。
但蝗灾历时月余,受灾的州县越多,逃荒的人也越来越多。
各地皆已知情,秉着自保的心思也不会放他们进城。
受灾州县没给开具路引,也就没人去想,便真给了路引,在南边其他州县又是否好使。
但应州不一样,应州并未受灾。
书信盖上了私印,交给衙门的邮马加急送出,纯私人往来甚至没有动用衙门官权资源。
手令已写好,盖上了官印,这个是管辖之权,当下就交给衙门下属,仔细叮嘱之后就让他们赶紧出发。
路引加盖官印准备了一百条。
苏意他们过来的时候,李城守正与苏胜和叶云寒在说话。
似乎正商量着之后安置的事情,还有一本土地鱼鳞册搁在桌上。
这本土地鱼鳞册上记录的,并不是整个应州地界已有属主的那些田地,而是还未放出的荒地。
其中包括荒芜无主的属地、山地、山头等,但不包括像枫河岭那样的大面积的山脉。
那样的山脉是不会放出去的。
一直都是当地衙门统管的朝廷领地,不会变成私有归属。
防止被坏人或是别国之人在此搞小动作,悄悄卡住大夏国喉舌、腹地。
而荒地有的能够种植、有的方便施建、有的可能毫无价值。
应州多山川河流,属于地产富饶之地。
应州百姓平均生活水准不低,没有十足穷山恶水、缺衣断粮之地。
苏意一到,立刻拿出厚厚一大叠银票。
李城守目光闪过一道复杂微芒。
他看了韩郎中一眼,没有多问什么,而是直接摊开桌上那本鱼鳞册。
“整个应州今年能放出来的荒地,能种庄稼和粮食的约莫有万余倾,这个不能全部放与你们,也无必要。”
“你们目前主要是起屋、搭棚,图个安身之地,因而,可以多买那些不太能种的荒地,以安家为主。”
“不能种粮的荒地、小山头,今年能放出来的约莫是两万余倾,而这两种荒地在应城外,约占十之一成。”
“我可以按不善种的荒地价,给你再搭些能种的荒地,以十之一的比例,就看你们要买多少倾了。”
李城守未按亩来说事。
因为他们双方现在面临的是几州县的难民,不说几十万人,也得是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