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道听途说 (第2/2页)
而赵佶此时带自己会京城的绝心已经毫不掩饰,加上皇帝亲自邀请,黄裳欣然接受。
黄裳肯回京对延平黄氏来说是天大的喜事,这么个人成天窝在家里,实在是家族的巨大损失。
黄裳离开时只是叮嘱黄颖霖:“钱财再多,也只是小利,而且朝不保夕,只有站队站对了,利益才能持久。”
黄裳人还没到京城,就被加“太师”的虚衔,虽然没有实权,却以示荣宠。
而黄裳也不能真的无官一身轻,皇帝有问询,他也不能置身事外,算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以后蔡京这个太师想专美于前,怕是不容易。
黄裳返京,蔡京的态度是警惕,警惕黄裳与自己争权。
蔡京的这点小心思瞒不过赵佶,赵佶也乐得下面的人不是铁板一块,只是老师这个人有些过于不在乎权力了。
赵佶问黄裳:“老师,你熟识蔡卿吗?”
黄裳摇头道:“不认识,不过确实可以说很了解。”
赵佶问道:“老师怎么了解的?”
黄裳道:“道听途说就够了。王安石掌权时,他是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等到司马光掌权,他也能迅速迎合司马光。”
赵佶问道:“老师是说这个人人品不可靠?”
黄裳走摇头,道:“臣可没有这个意思,也无意评价这个人的人品。”
这话已经是就人品问题,持否定态度。
赵佶疑惑问道:“老师想说什么?”
黄裳笑道:“臣想陛下需要的不是一个道德楷模,而是一个肯办事的能吏,陛下看他能不能帮陛下办事也就是了。”
话虽如此,可是赵佶还是从黄裳的语气中听出了对蔡京的瞧不起。
赵佶道:“老师还是把话说明白些,朕可是有点儿糊涂了。”
赵佶信任黄裳,黄裳用这种语气评价蔡京,却让赵佶心中出现了一丝疑虑。
黄裳道:“陛下多心了。好,那臣就说说臣的看法。蔡京这个人虽然是王安石变法的骨干,却并不是个坚定的改革者,而是一个政治投机者。他支持王安石变法不是因为觉得变法好,而是当时的情况是只有支持变法才能获得权力。王安石失势,他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迎合旧党。而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用这些投机者。王安石自己心底无私,就觉得每一个变法者都心底无私,谁支持他变法,就觉得谁是好人。这就让蔡京、吕惠卿之流走进权力中心。其实除了王安石自己,每一个人都有私心,也让新法在执行时偏离他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