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敌人的敌人 (第2/2页)
三个人心里面焦急,却不好离开军机直庐,正有点热锅上的蚂蚁的意思,一个军机章京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从内阁抄来的蔡寿祺的折子的“折底”,递给三位大军机。
三个人围拢在一起看完了,个个面se异常严重,文祥长叹一声:“六爷太莽撞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恭王看完折子再行进止的话,断不会当面和两宫“闹意气”,事情也就没有那么被动了。
宝鋆和曹毓瑛都深以为然,但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才能挽回局面?至少不要让局面变得更糟?
军机处毕竟人多嘴杂,不适合商量机密。好不容易等到申时四刻,应该不会再“叫起”了,已经提前预备了一辆马车,文、宝、曹三个同坐一辆车子,一起往恭王府而来。
各自的听差、轿子跟在后面。
路上三人反复商量,定下了一个对应的基本的章程,要努力说动恭王接受的。
到了恭王府,听差刚一投贴,便有王府长吏赶到车前,低声禀报,恭王去了鉴园,临走前留下话,三位大人到了,请到那儿说话。
于是换乘自己的轿子,又折往鉴园。
到了鉴园,主人延入内室,刚刚坐定,恭王便“嘿”了一声,摇摇头,“想不到跌这么一跤!”
这几个人是真正的“自己人”,不需要什么虚头巴脑的安慰的话,沉默了片刻,文祥掏出那张“折底”,递给恭王:“六爷,你先看看这个。”
恭王看着,慢慢地眉头拧到了一起。
终于看完了,闭上眼睛。
睁开后长叹一声:“唉,我好悔!”
他的心境,和文祥之前的意思是一样的:太鲁莽了!
文祥面se凝重,说道:“六爷,还有一件事情,这件案子,上面交给了倭艮峰主持。”
恭王怔怔的,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是那种遭到背叛和遗弃而生的、掩饰不住的愤懑和惊惧。
文祥、宝鋆、曹毓瑛之前在路上商量,认为如果真的“会议”“查办”,这份折子里的指责是辩无可辩的。
最要害的是“门包”制度。
三年来历其事的成千上万,难道可以梗着脖子说“没有其事”?就算真这么硬抗,王府的账房里还有明细账呢,难道可以统统销毁?
别的王爷也有别邸,奢华未必在鉴园之下;别人也吃鱼翅,说不定还有更讲究的做法。他们的花销也不是年俸和庄子上的那点租子开支的了,但你总不能说,那谁谁也这么着,为何只查我奕?
“骄盈”,上面高兴的话就是“言语举止偶有失当”;不高兴的话就是“无人臣礼”,“大不敬”。这个不是你能辩解的了的。
同样的道理,不请旨做事,上面高兴的话,叫“勇于任事,不避嫌疑”;不高兴的话,就是“擅权”,“违旨”。
所以,如果真的“会议”“查办”,事情就进了死胡同,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最后的处分,可能比折子里的要求更加严苛,甚至革去王爵。
所以,一切之根本,是不要叫“会议”“查办”发生。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曹毓瑛提出的策略是:恭王主动上书,避开“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四款,自认一个“荒唐”,然后请求开去一切职司,“闭门读书思过”。
恭王既已如劾折中要求的“退居藩邸”,就没有理由继续“会议”“查办”。打消了这个锋头后,联络王公朝臣地方督抚,为恭王求情,要求恭王复出。
这叫“避重就轻,以退为进”。
文祥、宝鋆都表示赞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