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天价鸡蛋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鸡毛蒜皮的农门生活!
去往镇上的路上行人不断,络绎不绝,三五成群好不热闹。
小渠觉得还挺稀奇的,这些人都是沿途村子里的,穿戴打扮虽然不一,却大多是寻常老百姓。
有那富裕一点的还赶着牛车,再高级一点的骡车也有,却很稀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里这些底层的老百姓,贫富差距不是很大的。
走出去有二里路的样子,路过了一条不太宽的小河,这河上竟然耸立着一座规模不小的青石桥。
这桥修的格外宽敞结实,桥的地面平整又光滑,两边更是修筑着不少小石柱子做拦挡物,那石柱子上还被能工巧匠雕刻了不少仙鹤和祥云。
最为突出的是,桥的两端各自坐落着两尊有半人高的石狮子,额,小渠有些无语。
这么小的一条河,修那么豪华的一座桥,还让这两个庞然大物来看守着,怎么看都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啊!
小渠到了桥上,往下面看了看非常平静的河水,有些纳闷,这么个小河沟是谁那么大手笔建造了一座不相衬的桥呢?
就这桥的规格,都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去了。
六郎走在小渠后面,他兴奋的在那大石狮子上摸了几把,嘴里还念叨着:“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流水。”
小渠回头见六郎正摸着石狮子非常虔诚的像个小大人一样念叨着这一套说辞,噗呲就笑出声来:“哥,你这都跟谁学的啊?还挺押韵的呢!”
“啥……运?”
六郎做完那一套祈祷词,也就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对于小渠说的话他是一知半解:“你是不是说这狮子可以给我押来运气啊?”
额……好吧,真是草率啦,小渠不好意思的吐了下舌头,她咋就把这茬给忘了,这些人都是原生态的古人,哪里知道她说的是啥呢?
也许那些文人墨客是懂什么为押韵的,而六郎不识字,接触到文人的机会更是少,跟他解释什么叫做押韵那还真是对牛弹琴了呢。
小渠就换了个说法:“啊,就是顺口的意思。”
六郎嘻嘻一笑,有些得意:“那当然,这可是民谣呢,几百年前就有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大才子写出来的。那古人的智慧能少了去吗?”
小渠看着六郎一本正经的夸着写出顺口溜的前辈文人为古人就觉得好笑,他殊不知,在她的眼里,他也是妥妥的原生态古人。
穿过了石桥,小渠才看到桥头那里立着一块石碑,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这石碑长满了青苔,不过上面刻的字倒是还很清晰。
上面写着显眼的几个古体大字“记韩桥”,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清楚的写着“大盛朝启宗十四年秋韩得平修建”。
小渠“咦”了一下,她好奇的询问六郎:“哥,这桥是我们韩家人修的啊?韩得平是谁啊?”
在原主的记忆里,她似乎没有到过镇上,对于这个桥更是没有任何记忆的。
六郎低头看着妹妹天真的小脸,眼神里带上了一些探究:“妹妹,难道你识得这碑上的字啊?”
小渠心里登时就咯噔了一下,完了,咋就不知不觉的露馅了呢?
这原主只是个乡村丫头,长那么大连村子都没出过,很少接触到外人,整个老韩家除了韩老头识得几个简单的字外,其他人都是白丁,所以在这种氛围下,原先的韩小渠要是能够有机会认字那可就真是有鬼了!
而她今天竟然一语道破了这石碑上的字,想不引起大家的怀疑都难。
小渠小眼睛转了一圈,才急中生智的解释道:“哥,你想啥呢?我咋识得这上面的字啊,我是来的路上听这些行人随口说的,就给记下来了。”
这行人确实不少,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唠嗑,还真的就有人会讨论这个桥的来历,要是这样被妹妹听去几句还是有些可能的。
六郎虽然有些疑惑,对这个小妹妹总有种她与从前不大一样的感觉,不过这面前的人确实是自己如假包换的嫡亲妹子,他也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不同。
六郎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就没有深究小渠这两日不同于从前的变化来,他就说道:“这桥是二太爷修的,二太爷就叫做韩得平。就是大宅那边过世了的那个国公爷的父亲,也是咱爷爷的亲叔叔。
就是咱们走的这条路也是二太爷出钱修的,本来这石碑是没有的。这些沿途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韩家的功德,就自发的捐钱刻了这块碑,并且把这桥叫做了记韩桥。”
小渠点头,原来是大宅那边的土豪亲戚修的,难怪那么大手笔了。
不过这种善事,还真是能够传颂好多年,也有可能会流芳百世,让后人歌功颂德呢。
走出去老远,小渠还忍不住回头看呢,她将来要是也像大宅那边那么有钱了,别说盖青石板的桥了,她给桥上镶嵌金边都行,也好让后世的人知道知道她韩小渠的名字,前提是她得有钱啊!
到了镇子上,小渠才算是开了眼界,一路走来,她所见到的村落都是破旧低矮的房屋,老百姓穿的也都是朴素的粗布或者麻衣,以至于让小渠觉得,这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大部分人过得其实都不大好。
但是进了镇子一看,小渠就推翻了自己先前可笑的想法。
这镇子上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红瓦,高大气派又整齐划一。中心的街道两边更是坐落着林林总总鳞次栉比的店铺。
就比如茶楼、饭馆、酒馆、当铺、作坊、成衣铺子等等……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清早就挑了担子来叫卖的的小商贩。
这梨花镇的街道是向东西两边延伸的,一直延伸到城外往县城去的路上,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交通要道,所以这个镇上就比别处要繁华热闹的多些。
街上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在小商贩摊位上挑拣东西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都显得非常有烟火气。
小渠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看了,这些行人的穿戴也都不再是清一色的粗布短衣,有不少穿绸裹锻的有钱人,她不由感叹,看来不管在什么年代,还是城里人有钱一些呢。
见人太多,韩正发就把小渠给抱了起来,韩正旺也拉着自家闺女和六郎,他跟韩正发商量着:“三弟,咱们先去给咱娘把鸡蛋卖了吧!”
韩正发点点头,这么多人他们带着鸡蛋也不方便,回头再磕了碰了让吴氏知道他们免不了又得挨挂落。
于是兄弟俩就带着几个孩子直奔镇上最大的酒楼“楼外楼”而来了。
这个酒楼坐落在镇子最中心,也是镇上最高的一座建筑物,据说是个百年老字号,声音非常火爆,这需求量自然也大。
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有什么农产品什么的一般都会先拿到这边碰碰运气的。原因无他,因为这大酒楼里面的人财大气粗,给的价格是非常公道的,毕竟人家那么大产业,是不会在乎老百姓那么三瓜两枣的。
到了酒楼大门口,即使现在还没到晌午用饭时分,客人还是络绎不绝的,生意好到不得了。
韩正旺左右看了看,找了块没人的空地让杏儿把装鸡蛋的篮子给放了下来:“就在这里吧。”
小渠这时也被老爹放了下来,她纳闷的询问韩正旺:“二伯,咱们咋不进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