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www.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 北魏兴盛之,高允

北魏兴盛之,高允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谁更稳定?

他说,单从疆域变化而言,南朝相对稳定一些。南朝的统治者和基本盘是汉人,有着绝对的掌控力,疆域内即便有异族也泛不起浪花。而北朝是群狼抢肉。起初前秦统一了北方,在狼王苻坚的领导下,众狼有过短暂的蜜月期。苻坚是氐族人,他一死,整个北方立刻裂变成了两大版块:关中一带被羌族人占领称为后秦;河北山东一带则被鲜卑慕容家族占领称为后燕。此时,北方还有个小团队开启了二次创业,就是鲜卑拓跋家族创建的北魏。为什么说是二次创业呢?五胡乱华时,他们也来抢过肉,被苻坚一巴掌给拍死了。渐渐地,后秦后燕北魏形成了三足鼎立,北魏最弱最小,在今天内蒙古一带。最终结果呢?北魏统一了北方。前面我们提到过,刘裕称帝后为什么没有使用汉而使用了宋作为国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三国时期蜀汉为曹魏所灭,刘裕建国时眼看着北魏在壮大,犯忌讳。事实证明刘裕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南北朝第一阶段的对峙,就是南宋对北魏。

我问,南朝与北朝,谁的战力值更高?

他说,肯定是北朝。中国的历史更迭,多是北灭南。北朝战力高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平原多、良田多,而南方多丘陵,产粮区少,在农耕时代,北方人口密度大于南方。第二、在古战场上,骑兵相对步兵而言,无论行军速度还是单兵战力都是外挂一般的存在,而北方又是马匹的主产区,士兵多善骑。第三、胡人更加彪悍、健硕,单兵作战能力更加突出。

我问,按理说,南方气候不是更宜居吗?

他说,那是今天。古代南方人口增长缓慢,一个重要因素是瘴气,瘴气是啥?可以理解为疟疾、血吸虫、霍乱、麻风、天花、流感、疹症大荟萃。

我问,南北朝中的南朝与北朝,谁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他说,从贵族血脉的角度说,西晋灭亡后,达官贵人跑到南京另起炉灶,建立东晋,整个南朝基本就是东晋的延续,那么可以把南朝理解为正统。《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肯定倾向于东晋,再怎么说,整个晋朝也是司马家族的高光时刻,所以,司马光认为南朝是正统。但是历史又以结果论英雄,最终是北朝灭了南朝,隋唐又是北朝的延续,所以李唐宗室修《晋书》时奉北朝为正统。

我说,按照我的理解,当时汉人都去了长江以南,北方全是胡人,北朝就不可能是正统。

他说,这里面有个基本盘的问题。虽然胡人统治了整个北方,但老百姓依然是汉人居多,胡人处在最上层,中间管理层也以汉人为主。西晋末年流行衣冠南渡,但是并非所有大家族都南渡了,半数以上依然留在北方,代表家族有: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而且老百姓始终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多留在了北方。

我说,类似日本占领华北平原?我读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学校就会邀请老红军来讲抗日故事,其中有个细节我一直都理解不了,据老红军讲,当年几个日本兵管着我们两个县,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他说,杀他们的结果,就是惹来屠城。他们把一两个县作为一个管理单位,核心层是日本人,然后吸纳中国人组建对应的简易政府。通俗一点理解,就是老百姓普遍是比较麻木的,他们对谁来管理自己不是那么敏感,反正让我种地、让我活命就行了,没有电视上演的那种对谁恨之入骨。所以,历朝历代从来就不是靠兵丁驻防来统治广大农村地区的。按你的理解,日本的管理密度太疏松了。其实不然,日本作为外来侵略者,相比中国历朝历代来说,这在驻兵上已经是高密度了。元朝与清朝连县县驻兵都没做到,照样稳定了局面。上学时你们学的太平天国,听起来势力范围很大吧,覆盖整个长三角。实际上呢,真正掌控在手里的不过是沿江的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上不过是乡官自治。

我说,有点类似南非,管理层是白人和优质黑人,基本盘是黑人。

他说,差不多。

我问,胡人统一北方后,会不会主动联络汉族各大名门望族?

他说,肯定的,名门望族也会主动联络他们。得天下者得士心,只要你掌握了政权,他们就愿意效力于你。

我问,后秦、后燕、北魏三足鼎立时,按理说,后秦是最有统一实力的,毕竟盘踞关中,为什么胜出的反而是北魏呢?

他说,后秦最吃亏,四面都是劲敌,西有夏,南有晋,东有燕,北有魏。还有一点,他们是胡人,而整个中原大地的基本盘是汉人,胡人直接扎根在汉人根据地,根基不牢。他们应该使用蚕食战略,从一个边吃起,慢慢的推进。北魏就从今天内蒙古的位置朝下推进,一点一点的,最终全取北方。后来日本侵略中国,也是借鉴了这个战略,不是直取南京,而是先占领东三省,把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逐步推进,一直到日本投降,大半个中国还被他们掌握着。

我问,胡人为什么最终又被我们汉文化同化了呢?

他说,殖民的过程就是两种文化碰撞的过程。谁的文明更先进,谁就会占主导。例如欧洲文化对非洲肯定是更先进的,所以欧洲语言、秩序很快在非洲推广普及。相比少数民族而言,我们的语言、文字、文明秩序都更先进一些,所以很快就占领了上风。政权方面是胡人领导汉人,但是文化方面,我们完全把他们吞噬了。

我问,北魏把首府设在哪?

他说,他们先是把老巢设在内蒙古,然后逐步南推,设在大同。在古代大同就是边塞城市,本身就有很多游牧民族定居在此。北魏皇族是鲜卑族,也是游牧民族,他们选大同就是给自己一个缓冲区,一方面是慢慢适应汉文化,一方面是预防北方游牧民族骚扰。定都大同后,大同人口越来越多,而大同周围土地贫瘠,遇到不好的年头,整个都城吃饭都是问题。很多人建议迁都邺城(今邯郸安阳一带),邺城周围良田无数,物资充沛,为什么不去呢?就是觉得在汉人里的基础还不够牢,去了容易政权不稳,当政权足够稳定后再南推不晚。在统一北方50年以后,他们才迁都洛阳。

我说,有高人指点。

他说,是的,拓跋家族得到了当时北方四大家族之一的清河崔氏的鼎力支持,代表人物是崔浩。拓跋家族能统一北方,最大的功臣就是崔浩。当初拓跋家族想从大同搬迁到邺城,所有人都支持,只有崔浩反对,崔浩反对的理由是迁都容易导致动乱,这是中原王朝不变的规律,咱不能挑战概率。拓跋家族非常信任他,毕竟自己是外人,不懂中原规矩,凡事多问问崔浩没毛病。

我问,崔浩还有哪些功劳?

他说,北魏初创者叫拓跋珪,崔浩当时给他干秘书。北魏第二任叫拓跋嗣,这期间,崔浩反对迁都,建议北魏跟刘裕建交并借道给刘裕让他们攻打后秦,当然拓跋嗣没听,吃了大亏。刘裕死后,拓跋嗣想趁机南下,崔浩极力反对,提出了一个折中建议,您若是实在想打,就打到淮河以北,把这些地盘先拿下来,以淮河为界进行对峙,而不能直接去偷滑台、虎牢这些重镇。结果呢?拓跋嗣也不听,又碰了一鼻子灰。经过几个回合,拓跋家族终于认识到崔浩的价值,对他越来越信任了,到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崔浩已成拓跋家族最得力的助手,帮着拿下大夏国、击退柔然、消灭北凉,实现北方大统一。

我说,头号功臣。

他说,但是,下场很惨。实现大统一后,拓跋家族觉得应该修修国史,增加一下民族自信心,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拓跋家族有多勇猛。太武帝拓跋焘跟崔浩说,你来负责这个事,一定要实话实说,可别忽悠后人。崔浩也真听话,照实写了。你想,他们就是来自大兴安岭的蛮夷,茹毛饮血,哪有什么文明史?原本,拓跋焘是想写本家族传记传给后人的,结果崔浩自作主张直接给刻碑上了,等于把拓跋家族的黑历史给现场直播了,那能有好果子吃嘛?杀!不仅要杀他,要灭九族,整个崔氏都要杀,有联姻关系的也要杀,北方四大家族差不多全军覆没,唯一的幸存者叫崔模,是荥阳太守,崔模笃信佛教,十分虔诚,而崔浩呢,特讨厌信佛之人,因此当权时就总欺负崔模,等到崔浩被杀连累整个家族时,崔模因为常被崔浩欺负,竟然在这场灭族惨剧中,幸免!

我说,伴君如伴虎,一点都不假。

他说,我个人感觉,到了崔浩这个级别的官员,不会弱智到真的如实编写历史。若真是因此,那么同修国史的其他编辑也会被株连九族,为什么同是编辑的高允什么事都没有?说明一点,崔浩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是几股力量绞杀了他。

我问,会是什么力量呢?

他说,两方面,一是崔浩致力于恢复汉家文化、实现高官与博学合一的士族门阀政治理想,打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原政权,那样基于血统的鲜卑贵族将很容易被取代,因此,太武帝拓跋焘推行的汉化政策越多,鲜卑贵族越恨崔浩。二是北魏时期,佛教兴盛,崔浩提议、组织过灭佛运动,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佛。崔浩的这个提议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朝很多人也信佛,必然会遭到朝中握有重权的佛教徒的反扑。

我说,拓跋家族是鲜卑人,野蛮人系列,给人感觉不该信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