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www.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 > 明朝巅峰之,陈诚

明朝巅峰之,陈诚 (第2/2页)

我问,满朝文武里,有没有誓死不降的?

他说,有。朱允炆的老师、头号大学问家、大喷子方孝孺。总结历史你会发现,每当政权更迭,新政权总喜欢拉拢旧时代旗帜人物,从而招降更多人才。朱棣决定重点公关方孝孺,让他为自己效力。没想到方孝孺是块硬骨头,把朱棣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乱臣贼子之类的帽子全给朱棣戴上了。朱棣生气道:“你就不怕被我诛九族吗?”方孝孺回了一句,九族算啥?有本事你杀我十族。于是,朱棣把方孝孺的九族外加师生朋友八九百人一个个杀死在他面前。

我说,不如文天祥明智,人家文天祥临死还劝其弟不要学他,为文家存一血脉。

他说,朱棣劝方孝孺也劝的很用心,说,这是我们老朱家的私事,你一个外姓何必这么执着?易中天对方孝孺的评价是铁石心肠,迂腐不堪。

我问,诛十族,这是最严厉的连坐了吧?

他说,还有比这更狠的。当时方孝孺有个同事叫景清,御史大夫。朱棣即位后,景清以原官留任,大家都以为他是贪生怕死,没想到他是忍辱负重,在获取朱棣的信任后,伺机刺杀朱棣。行动失败后,景清骂朱棣是“逆贼”,朱棣怒不可遏,下令把景清剥皮、凌迟;不解恨,下令株景清全族;还不解恨,下令把他的家乡父老斩尽杀绝,村子成了废墟。这个事还有个专有名词,瓜蔓抄,抄家的抄。

我问,明朝相比元朝而言,最大的社会变化是什么?

他说,由开放转为封闭。元朝统治者本身就是外来者,他们家族又控制了整个欧亚大陆,那么社会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重视商业发展、国际贸易活跃。到了明朝呢?直接来了个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切断国际贸易,施行禁海令,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出海。整个朝廷上下,只关注农业生产,对自宋代兴盛的丝织、陶瓷、印刷、冶炼等手工业以及流通商业,采取苛收重税的方法加以抑制,致使整个社会商业凋敝,百姓只能靠天吃饭,谋生艰难。

我说,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中国现在的高速发展,就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他说,明朝这么做是因为老古董遇到了新问题。一是人口。明朝朱元璋时期只有6000万人,当初元朝对南人的歧视使得东南沿海出现了移民东南亚的风气,明初海禁也是为了限制人口外流。二是海患。明朝之前,中原王朝的劲敌,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但到了明代,随着航海技术越来越发达,倭寇和海匪越来越多,海患变得突出起来。中原王朝第一次接触海匪,不知如何应对,吃了不少亏。禁海,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弱海患的风险。三是白银。这一时期欧洲人在美洲找到了很多金银矿,包括日本银矿也很多,大量白银流入中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那时的人哪懂什么汇率、关税?只能简单粗暴,一禁了之。应该说,刚开始海禁的时候,确实给国家带来了很多好处。可是从长远来看,却是让中国在世界工业发展的进程中,彻底掉了队,让中国在整个近代史上,只能扮演被列强欺凌的角色。

我问,既然施行海禁,为什么又让郑和下西洋呢?

他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多个说法。有人说是派郑和找寻朱允炆。有人说是朝廷想与民争利,把东南沿海惯于出海谋生的民间商贩网罗在船队里,让官方贸易替代民间贸易。有人说是在尽可能广的地理范围内,发现并且怀柔尽可能多的“夷狄”,确立儒家规范,重新建立朝贡体系。我倾向于最后这种说法。因为明朝对贸易整体上是排斥的,朱元璋时期就确立了海禁——朝贡双轨制,就是外国来朝贡是允许船队靠岸的,但是贸易不允许。到朱棣时期呢?直接全面禁止民间自由贸易。

我说,是想输出“软实力”。他说,对的。其主要目的是向周边国家宣传明朝世界中心的地位,扩大朝贡制度,打造天下共主的形象。虽然中国从明朝时期开始在科技化、工业化的路上慢慢掉队,但当时依然是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搞个大阅兵,邀请外国使者来观摩哇塞,鼎盛时朝贡国家达到148个。

我问,那国外需要中国制造,怎么办?

他说,一般都通过日本中转。《中国通史》里有个明朝商人王直的悲剧故事。王直在日本平户贸易港呼风唤雨,在明朝看来,这是公然违反海禁政策,于是官员胡忠宪请王直回来,说允许他合法做贸易。王直大概对合法做贸易这事儿还挺憧憬的,带着船队回来了,回国后就被投进了监狱,两年后被砍了头。

我说,帮中国创外汇,罪不至死。

他说,明朝是典型的封建农业王朝,以农业立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贸易不感兴趣,也没有开拓海外市场和拓展殖民地的意愿。郑和七下西洋,所乘坐宝船长一百多米,有四层船舱,甲板就像足球场。近一个世纪后起航的哥伦布乘坐的帆船,跟郑和的宝船相比,就像小舢板。若是当时明朝接着全球拓荒,哪有欧洲列强什么事?现在全球早都说汉语了。这也是很多人替明朝惋惜的核心点。

我说,中国人不爱冒险。

他说,安土重迁。当年连近在咫尺的台湾岛都不愿意去,别说万里之遥的美洲大陆了。

我问,明朝海禁了多少年?

他说,明朝海洋贸易只持续了30年。在我们的印象里,清朝是闭关锁国的代名词,其实明朝才是。明朝很多智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到清朝才开放的,因为满族是少数民族,思想没有那么多束缚。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关键节点就在明朝,包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也错过了科技文明的大发展。同时期欧洲有哪些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如果让明朝延续下去,中国只会更大幅度的落后于欧洲。

我问,朱棣除了篡权,还干过什么大事?

他说,他干的很多大事都与软实力有关,其中最大的一件,是召集文人把中国历史上的典籍进行了一次大总结,可以说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其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约3.7亿字,这本书就叫《永乐大典》。

我说,太疯狂了,还不如建个国家图书馆。

他说,那不一样,这么搜罗一遍,所有有悖于当朝统治思想的典籍都可以借机彻底抛弃。再有这么整理一遍,相当于重新校雠,辑佚,不至于让民间散落的孤本失传,这书也就有了当朝者的一份功劳,就如同朱熹注释了《论语》,那么儒学再也绕不开朱熹。

我问,《永乐大典》是谁牵头编纂的呢?

他说,解缙和姚广孝。解缙是明朝大才子,论才气,他比方孝孺更胜一筹,但是面对篡位的朱棣,他和方孝孺形成了鲜明对比,方孝孺是拒绝为朱棣写登基诏书,而解缙呢?积极投诚,积极靠拢,成了朱棣身边实打实的大红人。

我问,郑和通过海路去输出软实力,那些内陆国家派谁去输出呢?

他说,陈诚,明代最有名的外交家。一句话总结他的30年外交生涯就是:一谕安南,二抚外族,三使西域。安南就是越南。史书评价:“其功不减于(郑)和。”

我问,为什么功劳这么大?

他说,郑和去的那些国家,对我们的国土安全没有威胁,但是陈诚出使的这些国家,多是咱的左邻右舍。他这个外交官当的好,大家就会和睦相处,要是当不好呢?鸡飞狗跳。

我问,他有什么著作没?

他说,写了两本日记,介绍各国风土人情的,《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若是明朝有微博,他肯定是超级大网红,无数人追剧,甚至感叹一句,你是我们的眼,带我们看世界。

我问,他出使过几次西域?

他说,四次半,第五次刚要出关,朱棣驾崩,他被召唤回京了,顺便辞官退休了。

我问,干的好好的,退什么休?

他说,仁宗与宣宗施行的是封闭式外交,不需要什么外交官了,他失去了展现自己雄才的舞台。

我说,论名气,陈诚跟郑和、张骞没法比,甚至不如郑吉,这是为啥呢?

他说,因为《明史》是清代编修的,翰林院编修程晋芳等后世学者没有为其立传。为什么不给立传呢?清人的解释是:(陈诚)其所载音译,既多讹舛,且所历之地,不过涉嘉峪关外一二千里而止,见闻未广,大都传述失真,不足征信。总而言之一句话,自己没见过的,应该就是假的,从而给陈诚贴了个标签,胡编。

我说,我小时候,家里有套瑞士风光的挂历,我在想,世界上有这么美的地方吗?应该是画的,是想象的。一直到我去了瑞士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立体,丑的能丑出我们想象力的地板,美的能美出我们想象力的天花板,经历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