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问道 (第2/2页)
但是,他很快就收拾好了残局,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非要打赢这一仗不可,“少主人,请不要再任性了,看不惯您的人本来已经很多,您不在的时候,他们日夜都对老主人说,您是……”
“我在的时候,他们也没停住他们的嘴,”弗朗西斯的眼睛一如以往的澄净,“叫我看,就是他们的舌头在地狱的烈火里化作了灰,那灰包管也是会说闲话的——你何必把这种人的话放在耳边呢?他们浑身上下,就剩下那条舌头还敢在背后对我起攻击了。”
“可是,”对方担忧地望着他,“只怕老主人他……”
“如果他能听他们的话,他早听了,”骑士回答道,“我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但是谁叫他没能努力出一个合法的儿子来呢?嗨,我不在他跟前,对他是件好事,免得他心里难受。”
“那些都是谣言,少主人不要往心里去。”
“谣言!”骑士喃喃地重复了一遍,“所以我离开了那里,与其被那些讨厌的苍蝇(他们到了世界末日都不会改)包围,不如把那个大粪堆留给他们。”然后他眨了眨眼睛,“跨出那一步的时候我曾以为会很艰难,但是神眷顾我,我现我选择的这条道路比我想象的好多了。”
“……”对方显然没有被他说服,“您不用这样勉强自己,老主人没有其他的儿子,您随时都可以回去。至于您过的誓言,您要做到,不过在宫廷里给他效劳也是一样的,而且能比在乡下拯救鸭子效更多的劳。”
“我并不勉强呀,斯科特,我又不是跟随一个属杰弗里修会的主教。他没有教我吃苦,其实我在这里比在家吃得还好些,他从来不提守斋的事儿,我可以随意去比武或打猎,比家里更自在。”
“但是您在拯救鸭子。”斯科特顽固地说,“玩够了就回家吧。”
“嗨,你觉得我在这里拯救鸭子是在走弯路,回家和亲戚们比较舌头的长短是正道么?我却认为正好相反呢,”骑士说道,“斯科特,出兵誓师的时候,我不是领着你去看了那情形么?你觉得王国之中,还有哪支军队可以和它匹敌呢?而且我这会儿要告诉你,一模一样的军队,这里还有好几支呢。”
他想到这里,露出了一个当着大魔王等人绝不会露出的微笑来,那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巡视自己的成就,想起自己艰苦奋斗一砖一瓦建立基业的时候才会有的微笑。
面对大魔王、珍妮、杰生他们,他经常吹毛求疵,因为那是他在军中的实际职务,蓝军统帅。他每次在演习当中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总要笑话一番对方在军事上的无知和白痴,好给他们严厉而深刻的教训——他们也确实够他笑的,因为他们的确很无知和白痴,起初,他们拿出一堆两米多长的玩意,管那个叫长枪阵,企图靠那个抵挡骑兵,被他毫不留情地给冲杀了一个来回,彻底踩没了脾气,后来,他们又搬出了一堆四米长的玩意,照样输了个一败涂地,最后,出来的东西足有六米长,插在地上,骑士一时半会倒确实接近不了了,但是,他们当中也没有一个人能举着那玩意走出三步。
斯科特被弄糊涂了,他承认那支军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同时也想到,他的小主人不是出征的统帅,别人在战场上赢取光荣和胜利的时候,他的小主人在乡下拯救鸭子们……至于还有好几支这样的军队的话,他自动理解成了牛皮。
“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组建起那样有章法的队伍来的?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恐怕都不会相信——他们从乡下征集来了农夫,不是把他们拉来了事,而是手把手地教训他们,白天,像教小孩子吃饭那样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放箭使刀,晚上,还派教士们教他们认字和背条令——他们还常常举办射箭和用刀的比赛,就像我们比武那样,他们也有冠军、花冠和观众们。诚然,这些士兵们是农夫和工人,他们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耕田和做工,但是在其他的时间里,他们受到的是贵族和教士的教育,甚至更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改进的意见来。不,他们的待遇比我们更好些,因为我们出征的时候,要防备邻居趁机迫害我们的妻儿,而他们呢?所有的邻居,不管富贵还是贫贱,都要帮助他们留下来的妻儿。”他又笑了一下,“恩,即使是一个骑士,在必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一个农夫的妻子拯救几只鸭子。斯科特,我觉得,天堂的军队应该就是这样子吧。”
“什么?”
“我的主教曾经说过,要让地上得到和平,让众人得到安宁,让罪犯得到公正的裁决……那时候我想着,他是要把天堂搬到地上吗?不过,他还真干了,而且干得真不赖,你来的路上,在图尔内斯特有看到过一个劫道的么?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即使一个年轻妇人怀抱着她的婴儿都可以无所顾忌地从图尔内斯特教区的这边走到那边,和天堂里一样安全吗?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在他们建立天堂,大有可为的时候抽身而去,为了回去和亲戚们打嘴仗么?”
斯科特必须承认,他彻底糊涂了,因为他实在看不出拯救鸭子和建立天堂有什么关系,他只搞明白一件事,他的少主人是决计不肯跟他回家的。
他们谁也没说服谁,但是那个被安排放马的因为担心他们被“水妖”吃了,终于忍不住来找他们,于是他们带着那只水獭到村子里去,准备展示给鸭子的主人和其他被传言吓到的村民看。当他们从那个池塘所在的洼地出来,爬上丘陵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他们之前都没有预料到会见到的东西:烽火。
沿着整个图尔内斯特教区的海岸线,一座又一座烽火台举起了烽烟,预示着海上之敌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