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069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钱老板开了这个头,余下的富商豪绅们对视一眼,不少妥协了。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对方手里有人有刀,他们不想妥协都不行,一个个当即转变了态度,热情地表示,也想为城外的灾民贡献一份力量,主动捐,不,借粮。
有借大米的,也有借麦子、杂粮的。只要是粮食,周嘉荣都来者不拒。
这一幕直看得孔京瞋目结舌,他真的没想到,荣亲王土匪起来比他这个军士都还狠,不打不杀,就让这些老爷们掏了粮。
让刘青把借条给这些老爷后,周嘉荣笑道:“我代苏州府的百姓,多谢诸位老爷的慷慨解囊,在这里我敬大家一杯。”
说完先饮而尽,然后又道:“大家都知道城外灾民众多,正是缺粮之事,烦请诸位开个条子,派个得力之人,带我们的军士去提粮,放心,车子我已让人准备好了。”
真的是有备而来啊,一直被周嘉荣牵着走的富商豪绅们有些不悦,他们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今日却任凭摆布,逼着掏粮食,多少心里有些不甘,大家拖拖拉拉的,都没人说话。
见状,周嘉荣也不恼,笑容满面地说:“上菜!”
刘青当即报菜名:“第三道菜,粉蒸肉!”
哪怕这个菜名听起来很正常,可已经吃过两次亏的富商豪绅们也不敢抱希望。
果然,很快婢女将菜端上了桌,观音土里掺杂着不道什么东西的肉,闻起来有些腥,别说吃了,光想到那个画面,大家都有些难受。
偏偏周嘉荣还笑盈盈地看着他们:“大家怎么不尝尝?是不满意吗?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三道菜,要不一块儿端上来试试?”
“不,不用了,殿下,草民这就回去提粮,请允许小人先走一步。”钱舜通站了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语气恳切地说。
周嘉荣怎么可能放他们回去。
放回去了,这些人找借口拖延几天,又或是让人拿发霉变质坏了的粮食打发他吃出问题来了怎么办?
他等得起,城外的灾民等不起,明日若不能保证食物供给,那么多灾民,很容易出乱子,所以周嘉荣说什么也要将粮食拿到手了再放人。不然这些人回去了还不知道又给他弄什么幺蛾子呢。
他温和地笑道:“这种小事,何须钱老板亲自跑一趟呢,让下面的人代劳即可。钱老板来了我这里,连饭都没吃一口就走,倒是我招待不周了。”
“没,没有……”钱舜通算是明白了,今天不扒一层皮下来别想全身而退,他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将身上一块令牌给了随从,交代对方带士兵去提粮。
周嘉荣给孔京使了一记眼色,孔京安排了三十名士兵随车队去提粮。
然后周嘉荣给刘青使了一记眼色,让人将钱舜通面前的三道菜给撤了,重新上了一菜一汤,菜是素菜,发的黄豆芽,汤是青菜豆腐汤,简单得过分的菜色。可对比先前那三道菜,这无异于是人间美味。
钱舜通半点都不嫌弃,拿起筷子激动地吃了起来,又感激地敬了周嘉荣一杯酒。
周嘉荣边喝酒边笑呵呵地说:“刘青,把剩下三道菜一道上了,大人们吃完咱们这个宴席便散了,今日物资贫乏,招待不周,还请见谅,下次一定好好招待诸位。”
别了,谁还敢来下次啊!
看见在场诸位老爷们惨白的脸,白实清楚,今天不掏粮食,他们别想踏出知府衙门了。他轻轻将手里的杯子放下,旁边的李子居见状,当即站了起来,说:“谢殿下好意,李散快随差爷们去提粮。”
李子居在这群人中显然很有分量,他开口比钱舜通还有用,其他人对视一眼,默默掏出了信物。
周嘉荣笑着让孔京接下信物,安排士兵跟随马车去提粮食。
等粮食提回来,已经是午夜了,熬了大半夜的富商豪绅们既困又累,听到周嘉荣说让人送他们回去,一个个如蒙大赦,赶紧起身,脚步急切,像是有鬼在后面追一样。
孔京看着他们来时架子摆得老高,走的时候跟逃难一样,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倒是刘青颇为高兴,哥俩好地拍了拍孔京的肩:“孔千户,还是我们家殿下有办法吧,走,去看看仓库里的粮食!”
孔京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刘青:“殿下平日里也这样吗?”
这跟传闻中不一样啊。
刘青乐呵呵地看着他,反问:“殿下这样不好吗?”
孔京愣了一下,用力点头:“好!”刘青没再多言,大伙儿一起去了仓库,只见仓库外排了不少车子,上面都放着一个又一个的麻袋,堆得像小山那么高。徐达高兴地让人将粮食送进去,不同种类的分别放一些。
见孔京二人过来,他拍了拍手上的尘土,走近笑道:“孔千户、刘侍卫,粮食都入库了,我刚才检查过了,虽不是什么上等的好米好面,但这些足够城外的灾民吃好几天。”
不管是杂粮还是大米小麦,他准备通通拿来煮粥,这样每个人都能分到,而且损耗最小,能尽最大的可能发挥这批粮食的作用。
“那就好,我们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刘青说道。
他们不止是来看看,而且还要布防。今日殿下用这种方式借粮,怕是得罪了不少人,担心这些人会对粮仓搞破坏,因此孔京安排了两队人马在仓库轮番值守。
跟他们这边的喜气洋洋完全不同,白实一上马车脸就拉得老长。
汤安早在马车里等着了,见他总算出来了,赶紧站起身迎接:“大人,您们总算回来了。城里李家、钱家……共计借出去了四十二万斤粮食,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逼迫你们了?”
白实气愤地说:“差不多。”
从白实他们赴宴,久久不归,到发现官府的人去这些商户家提粮,汤安发现了不妙,也曾试图阻止,安排了这几家老爷家里的人去知府衙门要人,可各种借口都找了,知府衙门就是不予通报,他只得亲自到这里来等着。
听白实说完了今晚发生的一切后,汤安沉默了,这个荣亲王是个狠人啊,不光是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大人,有了这批粮食,他们又能撑好几天了,若是撑到外地粮商贩粮到苏州府,那咱们……”汤安焦虑地说。
白实相当清楚这点,阴沉着脸道:“他想踩着我们上去,没门。明日继续派人去附近州县宣传苏州府免费发粮一事,引更多的难民过来,我看他们这点粮食能吃多久。另外,将昨晚他扣押苏州府这些德高望重之辈,请大家吃树皮、蚯蚓、观音土一事宣扬出去,我看以后谁还敢接这个荣亲王的帖子。”
汤安看了他一眼,想说什么,想到白实的性格,到底将话咽了下去。
只是不等他们放出流言,次日清晨,城门一开,官府就在城门口张贴了两张告示,宣布昨日苏州府二十家富商豪绅慨慷解囊,借朝廷粮食,救助灾民,还将这些人的名字全部张贴了出来,包括借粮的数量。
现在谁给吃的,灾民都感激不尽啊。
看到这些名字,甭管以前有没有恩怨过节,只要不是生死大仇,谁还计较那么多,无不夸赞这些老爷们仁义。
这让原本借机黑周嘉荣一把的白实气得不轻,只能匆忙停止了昨晚的计划。
官府都贴告示夸这些老爷站出来借粮赈灾了,他这时候让人放出风声,说这些老爷都是被逼无奈的,最后打的谁的脸?这不是引起灾民的反弹吗?出了粮还换不来一个好名声。
城里昨晚被敲诈了一笔的老爷们如今心里头也是那个五味杂陈。尤其是没做违法乱纪之事的富户老爷看了这告示,听家里下人来报,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他们误会了荣亲王?
同一时间,刘老爷正在跟纪天明坐在凉亭中下棋。
刘老爷放下一颗白棋,慢条斯理地说:“天明,今日城门口之事,你可听说了?”
纪天明笑道:“你是说李老爷、钱掌柜他们捐,不,借四十多万斤粮食给官府的事吗?”
“没错。”刘老爷端起旁边的茶水,轻轻喝了一口道,“昨晚发生在知府衙门的事,天明可知?”
纪天明才到江南一两年,虽是有些成绩,可到底根基浅,也跟官府走得不够近,昨晚自是没收到邀请。他有所耳闻,也大致知道,李老爷他们不可能自愿掏粮,定然是殿下使了什么手段。
可面对刘老爷这些话不能说。
轻轻摇头,纪天明道:“不知,可是发生了什么稀奇的事?”
刘老爷显然消息灵通:“昨天傍晚,知府衙门请了李子居、钱舜通等二十余富商豪绅去知府衙门赴宴,凌晨才放他们回来。我听说,昨晚这宴席上的菜色有些特别……”
纪天明适时地露出惊讶的神色。
刘老爷说完后,有些疑惑地说:“这个荣亲王殿下行事真是不拘一格,亦正亦邪,让人看不透啊。”
纪天明垂眸道:“确实,刘老爷觉得他能改变苏州府的现状吗?”
刘老爷放下棋子,也没心思下棋了,站起来望着下着蒙蒙细雨的天空,叹道:“希望能吧,这总归是比以前更有希望,咱们再观望观望。”
纪天明明白了刘老爷的意思。
老爷子一生谨慎,哪怕看好周嘉荣,也不会这么快轻易下注投诚。
所以这时候还不能邀请刘老爷他们赴宴。
这一天是自灾民聚集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因为灾民们又看到了希望,四十多万斤粮食,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粮食!
灾民们大多不会复杂的算术,只觉得四十多万斤是个天文数字,一辈子都吃不完。没想过分到个人头上有多少,能吃几天,他们只觉得以后粮食都无忧了。
这就是周嘉荣要的效果,先要安抚灾民,让灾民不闹事,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计划。
正好常林回来了。
他这一趟出去,白日下河上堤,观察灾情,晚上回去奋笔疾书,将具体的情况都一一记下。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记了整整一个册子。
他将册子交给周嘉荣,周嘉荣翻开一看,不但有具体受灾情况的描述,还有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有些图他看不懂。
翻了翻,他将册子还给了常林道:“先生与我说说,现在大致是个什么情况。”
常林道:“这场大洪水造成了江南多处湖河多处决堤,尤其是太湖地区,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水入海渠道不畅,极易……依臣之间,现在首要做的便是挖渠排水,洪水宜疏不易堵,先排水,后修筑堤坝,预防下一次洪水。”
周嘉荣认真听完,看了一眼常林指甲缝里洗不干净的黑泥,心里有所触动,微笑道:“你说得很有道理,治水你比我精通,就按你说的办,先组织人手去排水筑堤,要多少人手,明日你去城外的难民中挑。”
接着,他又叫来关项杰:“明日在城门口张贴告示,二十到四十的青壮年劳动力可自愿报名去排水筑堤,每人每天多增加两个窝窝头。”
这也算是以工代赈了,同时将一部分灾民,尤其是青壮年抽调开。
虽然现在这些百姓聚在一起还没什么事,可谁能保证时间一长不会出事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事情做,将他们打散。
关项杰点头应下。
翌日,看到新的告示后,灾民们果然踊跃报名。一勺粥根本不够吃,大家天天都饿肚子,哪受得了,如今只要去做工就能多得两个大窝窝头,不比呆在城外乱糟糟的窝棚强吗?
再说了,他们也想早日打败洪水,重返家园,因此大家对去排水修复堤坝都极为积极。
常林先挑了一万青壮年劳动力去了太湖。
这一万人对几十万的灾民来说,真的还是太少了。
如今暴雨已经停歇了,这么多的灾民滞留在城外,浪费劳动力不说,还容易生事端。
周嘉荣琢磨了许久,觉得修筑工事抗灾这事不能只指望常林一个人。他又让人贴出告示,有擅长兴修水利的人可到官府报名,通过之后,可领任务出城。以后将这些人作为常林的助手和下属,他只负责这些工事的大方向即可,以提高效率。
只是灾民大多没念过书,懂这个的并不多,告示贴出去之后,也只招来了几个略懂皮毛之人,最后又领了五千人离开。
不过离开的远不及来的多。
因为白实他们的鼎力宣传,附近不少州县都知道了苏州府在发粮,许多没有吃的,只能啃树皮、吃观音土的灾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相互搀扶着,不远几十里上百里都要赶到苏州府,就为了有口饭吃。
这样的结果便是,苏州府外的难民由最初的几万人暴涨到几十万,涨了十倍,只用了五天。
如此一来,粮食的消耗便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没几天,徐达就有些吃不消了,找到周嘉荣道:“殿下,今日又多了几万难民,我们的粮食恐怕只能撑到明天了,若是再来灾民,只怕……殿下需得尽早做准备。”
周嘉荣点头:“我明白了。今日是不是有粮商贩粮到苏州府?”
“有的,有两支队伍,运了三十多车粮食过来。”徐达整日在城门口施粥,对城门口的动静一清二楚。
周嘉荣捏着下巴笑道:“这不就来了吗?慌什么?”
徐达苦笑:“殿下有所不知,来见殿下前,臣让人问了今天的两个粮商,他们开价四百文一斤。”
现在道路被洪水冲毁,交通阻断,粮要送到苏州府,少不得绕路,行路比以前艰难多了。粮商们辛辛苦苦运粮过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多赚钱吗?
因此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降低粮价的,尤其是这会儿大家都知道苏州府缺粮。
“四百啊,还比城里便宜几十文呢,挺好的。”周嘉荣捏了捏下巴笑道。
估计是笃定了他只能从他们手里买粮,也可能是对上次“借”四十多万斤粮食不满,苏州府的粮商们联合起来,将粮价又提高了个几十文,已经涨到了四百四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普通老百姓肯定是买不起的。至于本地富户豪绅,他们家里不缺粮,也不用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