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一份叫《巴黎晚报》的法国媒体是这样写的:“美国第一夫人的设计师希莱尔先月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时装店, 在近期非常瞩目,改变了纽约中产女士的时尚风貌……但由于他本人从未露面, 是不是美国人仍有待商确,依笔者看来,希莱尔的设计风格里有着可可·香奈儿的影子,以简便实用为主……”
这篇报道被《纽约邮报》转载了,难怪瑞秋会说那些欧洲人的态度不算友好,这篇报道分明在暗示希莱尔说不定是个法国人,是个美国人都会看得不爽——有才华的设计师就一定要是法国人么?
但是不好意思, 希莱尔不仅真的是美国人,那是一名女性, 不知道《巴黎晚报》的记者知道真相后会不会吐血。
法国巴黎的媒体的态度都大同小异:希莱尔是不错,但是我们的更好。
至于英国同样也不认输, 据小报《每日镜报》所载, 在巴黎之后的时尚之都是伦敦, 还轮不到纽约,就算希莱尔在国内再怎么受欢迎都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总体而言, 希莱尔在国外并未引起多大的回响, 仅仅是让各国的时尚界人士知道有这一号人物,开拓海外市场目前而言还太早了。
美国没有法国那样拥有深厚的时尚史, 早在两个世纪以前法国就有裁缝专门为王室及贵族做衣服——当时美利坚才刚刚独立呢,后来十九世纪中叶又出了查尔斯·沃夫这号人物,把宫殿的定制服务带到民间,时装设计师这个职业因而诞生, 法国对时尚的贡献无容置疑。
查尔斯·沃夫是什么人?在英国出生, 后来到法国发展, 由此可见英法的确是两个时尚大国, 美国虽然崛起得快,但是历史始终不如欧洲的国家久远,人家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时尚时他们还在内战呢。
时尚早就成为了英法贵族生活中的一部份,需求先于供应,于是诞生了一个个出色的设计师,高级面料商及手工坊要么在法国,要么在英国,无论是人才还是资源方面,美国的时尚底蕴是远远比不上的。
所以你说英法有没有骄傲的资本?
伊莎贝拉表情不变地放下报纸:“真敢说啊,这些欧洲人。”
瑞秋问:“要联系记者进行反击么?”
很多媒体都向希莱尔抛过橄榄枝,想跟她做个访问,瑞秋替她拒绝了,联络方法倒是留了下来,相信他们也会很乐意给她一个专访。
伊莎贝拉嘴角一翘:“不用了,你不记得巴黎和会快要来了吗?”
瑞秋喜出望外:“对啊!”
伊莎贝拉可是为这次的和会特意给威尔逊夫人设计了一个套装,到时候欧洲各国都会看见,这不就是最好的反击么?!
……
巴黎和会于一月十八日在凡尔赛宫召开,没有结束的期限,直到多方达成了共识并且签订协议。
这次会议被许多媒体称为“战胜国的会议”,因为战败国及中立国都未被邀请,至于英、美、法这三个胜利大国又被称为“三巨头”,因此三国的首脑是会议的主角,主导会议的进行。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名理想主义者,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恰好又是与之对立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三人之间必定会有意见不合,三巨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是大众的关注点之一,在和会开始之前各国的时事评论家、政治家、媒体以及官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猜测和会的走向。
这样一个受到全世界关注的会议开始的那天在凡尔赛宫外引来了不计其数的记者,各个国家都有,还有数之不尽的民众围观。
每个国家都各自派出代表团参加,合共一千人,数百辆汽车进进出出,把他们载到凡尔赛宫外,队伍非常壮观,手持照相机的记者们也不停的按着快门,彷佛在燃烧菲林。
在法的美国人不算少数,当威尔逊夫妇出现的时候,人群之中爆发出来自美国人的欢呼。
他们坐的是开蓬车,一同坐在后座的威尔逊夫妇向民众挥手,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人注意到她的衣服的不同之处。
——咦?她怎么好像在穿着……
比利·克拉森是其中一位由《纽约时报》派出的记者,由于车门的阻挡,他看不见威尔逊夫人下半身的衣着,然而光凭她的上身,就能一眼认出是出自谁的手笔!
二十世纪初还不容许女人参政,就算是总统夫人也不能进去,威尔逊夫人纯粹只是陪同总统过来,送他进去之后就会自行离开。
汽车停在凡尔赛宫外,司机恭敬地打开车门,威尔逊总统先下车,再伸手扶他的妻子。
……等等,那是西装吗?
威尔逊夫人并不是唯一一位陪同丈夫过来的总统夫人,但其他夫人都是优雅的长裙搭皮草大衣,所以威尔逊夫人与众不同的衣着特别醒目!
女式西装其实出现了有一小段时间,由于战争的发生导致劳动力大量的不足,妇女们开始参加战争与生产,成为新的劳动力,为了方便活动,女性的服饰也开始向军装形式发展,女式西装就是其中一种演变。
更之前的女式男装可以追溯到骑马装,英国人对骑马装肯定是不陌生的,骑马打猎是英国贵族的传统活动,是女性少数被容许进行的运动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