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曹植被排除候选名单 (第2/2页)
前年,九岁的曹斌在谯县开了一家‘三味书屋’,造纸、雕刻、印刷、售书一条龙。
书屋中出售的书籍大多为四书五经及历代先贤注解,夹杂着曹斌所著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书。
而且,其所售书籍的价格,比之其他书铺要便宜两到三倍。
“他所著诸书,你可有带回来?”
将调查报告大略看上一遍之后,曹操将目光看向那名侍卫,询问道。
“有,属下在‘三味书屋’购买了全套,请主公过目!”
那名侍卫应了一声后,呈上来一个书匣。
“很好,
下去领赏吧。”
曹操接过书匣,摆了摆手,将侍卫打发走了。
匣子九寸长、六寸宽、高约四寸,由实木雕刻制成,上有机括,颇似小型木箱。
按下机括,上盖自动弹出,露出里面的四本书。
分别是《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
这四本书,曹操曾经在模拟器中见到过,但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亲手接触。
纸张比之时下常见的蔡侯纸要白上许多,摸上去也没有毛边,较为细腻。
翻开一本三字经,一行行漂亮的楷书排列其上,比之时下所用的汉隶更具观赏性。
“咦,这是...新的句读方式?”
翻阅了一会儿,曹操突然发现,书中文字的后面有一个个如‘,、:。’等符号。
“这种句读方式,倒真的别开生面,且不容易造成错误!”
“此前吾从未见过,想来应该是吾大孙所创!”
“有此句读方式,吾孙儿定可青史留名,为后人所景仰!”
“很好,不愧是吾之大孙!”
曹操很快便明白,这是句读,为书中文字修辞休止、行气停顿的断句方式。
要知道,这个时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如果没有老师教导,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普通人就算是得到书籍,往往也不知道如何去断句,何谈理解作者的思想呢。
文言文体系成型之际,无纸张亦无印刷术,经书的传承唯有依靠背诵读熟之后的口口相传。
此时文人士子们的行字造句,通常是利用虚词完成停顿和转换,虚字实际上起到了标点的作用。
如‘夫、惟、盖、故、粤、是故、今夫、若夫、且夫、然则’等字常常置于句首;而‘也、耳、焉、乎、哉、耶、欤’等字多置于句尾;‘之、乎、者、也……’等虚字体系的完善,便是当今所盛行句读的由来。
如今,有了曹斌发明的句读符号,自可一目了然,有利于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仅此一项,便足以令曹斌青史留名,为后人所景仰。
“还有,他甚至对蔡侯纸进行了改进,使纸张更白,也更细腻。”
“这印刷方式,不仅排版整齐,还没有错漏之处,定然也是大孙所创造!”
古时候,人们书写多编以竹简,或以缣帛作纸,但缣贵而简重,不便于广泛使用。
后来,百余年前的蔡伦使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造出了草纸。
远比丝帛便宜,也比竹简方便,使得蔡侯纸一直流传至今,蔡伦也因此受封为龙亭侯。
但蔡侯纸也有缺点,颜色发黄带褐,毛边较多,并不光滑。
如今,自家孙儿改进造纸术,所造之纸张不仅颜色更明亮、厚度也更薄,表面也更光滑。
“果真是吾之好大孙,比之子健强上太多了!很好,很好!”
这一刻,曹操脸上的喜色溢于言表,心中对曹植也没那么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