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马万军白杆兵的到来 (第2/2页)
如果仅仅是从后面追赶,这些鞑子骑马的速度,他们根本撵不上,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还有这边已经那么多人了,为什么不去攻打满清大营?”
袁承焕说:“我们进攻了几次,满总兵和赵总兵都负了伤,但是仍然不能攻到大营门口。
偷袭各种手段,我都用过了,但是满清鞑子的火炮太厉害了,我们靠近不了。我们缺少大炮,所以没办法,只能这样僵持着。”
马万军说:“那你怎么不从辽东调用火炮?”
袁崇焕说:“现在你不在,马万石又出去追鞑子了,调用火炮我怕下面人不敢当家。
其他人手里的火炮都在防卫鞑子,避免辽东空虚,鞑子趁虚而入,所以就僵持在这儿。”
秦良玉见马万军这么强势,连忙缓和了一下,说道:“大家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样?先把这大营给拔掉,要不然他钉在京城的一天,各位的脸上都无光。”
刘策听说过马万军的狠辣,看他对袁崇焕说话也这么强势,就知道自己也讨不了好,所以就闭嘴,退到一边。
满桂说:“马总兵,你看什么打?”
马万军说:“我现在不是总兵,只是秦大帅的一个随从,怎么打你们商量。”
秦良玉白了他一眼,说道:“好啦,你现在把你的主意说出来,我听听。”
马万军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给老夫人的面子,于是说道:“我的想法是硬攻,把我们带来的火炮直接推过去,不管其他几面的营寨,我们只打他北面的寨墙,逼迫着他出营,让他离开京师,哪怕有所伤亡,也要让他动起来。
只要他们出了营寨,那么各位总兵手里的兵,就可以和他们进行缠斗。争取吃掉他一半的人马。
所以一定要把这个营寨给打破。”
满桂说:“我看你拉了几十马车,有多少门炮?”
马万军说:“我拉了八十门火炮,应该够用了。”
满桂说:“那么先吃饭,吃完饭你指挥我们怎么打这次的仗。”
马万军说:“我现在没这个权利,所以还是你们当家。”
满桂一听就知道这次还想要兵权的意思,于是对袁崇焕说:“袁巡抚,你不赶紧汇报给袁可立大人吗?秦大帅那么远都来了,下一步行动要不要汇报一下?还有马万军来到,是不是给他一个身份才能克敌?”
袁崇焕也知道自己的军队真的硬拼鞑子的真不行,还必须要用到马万军和白杆兵。
他连忙说:“我现在就写文书,立马去汇报。”
写完奏折立马命令人前去德胜门内,汇报给兵部尚书袁可立。
袁可立拿着奏折,就看上面写的很清晰,包括马万军来到,问的话,以及他带的武器和装备,还有他说的打算都写的清清楚楚。
袁可立立马拿着奏折就进了皇宫,这时御书房内崇祯皇帝和首辅孙承宗两个人都愁眉苦脸。
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入关的鞑子人数多,火炮的攻击力非常的强,而且,有六万多鞑子全部进入了京城以南。
万一他们要是在平原上横行,凭这些鞑子的力量根本没人有能力抵挡。
但是不把安定门外的钉子拔掉,其他的军队又不敢离开京城太早,毕竟京城是最重要的,尝试围攻了几次都被清军的火炮给打退了。
崇祯皇帝这时就知道,为什么马万军发那么大的火了,为什么还要把朝鲜人王族给屠杀了?就是因为遗患无穷。
如果不是凭借着先进的火炮,早就把这群鞑子给撵走了,崇祯皇帝现在也是深深的后悔,孙承宗明里暗里埋怨他几次了。
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嘴上依然不认错,太监禀报说:“万岁,兵部尚书袁可立大人求见。”
崇祯皇帝就说:“请他进来。”
一会儿,袁可立就进了,袁可立说:“现在有办法拔掉鞑子的大营了,秦良玉和马万军到了,带了一万军队,还有80门比较先进的火炮,应该能够端掉满清大营。”
崇祯皇帝就说:“那赶紧进攻啊,然后再派人去把南方的那些鞑子全部赶回来。”
袁可立说:“这是辽东巡抚袁崇焕的奏折,皇上,您看了就明白了。”
崇祯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沉默了。
孙承宗说:“我能看看吗?”
崇祯把奏折递给孙承宗,孙承宗看了一遍以后,立即说道:“皇上,这个时候,马万军能从几千里外前来勤王救驾,这已经说明了他的忠心。
而且他屠杀朝鲜王室原因,您已经知道了,别说屠杀朝鲜王室就是把朝鲜灭了,也是应该的。
但是如果你还刚腹自用,认为离了谁,地球照样转,大明人才济济,少一个马万军没关系,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整个辽东敢硬扛皇太极的就他一个,毛文龙不行,袁崇焕更不行。”
袁可立说道:“这是必然的道理,请皇上,早下决断,否则局势会越来越坏。”
孙承宗看,崇祯犹豫的样子,立即就生气了,把头上的乌纱帽摘掉,向桌子上一扔,说道:“皇上,我这个首辅无能,造成了这个局面,是我没有帮皇上治理好江山。现在我引咎辞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袁可立也把自己的乌纱帽摘掉,放在地上跪下说道:“皇上,我身为兵部尚书,此次鞑子入侵,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我和孙承宗大人,两个人都是70岁的高龄了,实在身体吃不消了,如果我们没有强硬的将军,将来会吃大亏的。
反正我们两个也没有几年好活了,但是皇上您不一样呀,大明江山不一样呀。”
崇祯看着两个老头白发苍苍的样子,心里也是很感动,连忙扶起袁可立,说道:“我不是就琢磨一下吗?没有其他的意思,现在立即拟旨,让马万军官复原职,赐尚方宝剑一柄,负责指挥这一次驱除鞑虏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