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第2/2页)
新兵走后没几天,就是农历四月十五固村镇庙会,之前几日就开始有商客张罗庙会的事宜,同时,村里要请戏班唱戏三天,一般为七至九本戏。
开初叫“神棚庙会”,即求子生财之会。是敬奉奶奶庙的,村民还在村西、村东和闫家场三处搭有神棚,棚内设奶奶牌位,方圆十几里的香客都要到庙会烧香。在集会上再买上自己喜爱的东西,吃饱肚子,然后到戏台看一场大戏,庙会上除唱戏外,还有外来的武鼓事、马戏等。
庙会第一天,苏大本领着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人来到固村盐店。自从吴树修他们大闹盐店后,那些不法分子看在这里无利可图,便纷纷离开固村。
现在的盐店是郭家开的,青年郭来保在店里当相公,也是大闹黑盐店的主要人之一,还经常在这里陪同吴树修跟固村进步青年碰头聚会,宣传革命。苏大本是这里的老熟人了,他们都是二区的骨干。
跟苏大本相跟的中年人是晋南特委委派来壶关县工委任组织委员的,名叫戴登润,襄垣县人,他跟县工委书记冯克心接头后,决定趁二区驻地固村镇庙会之际到那里开展党组织工作,二区骨干苏大本陪同引领。
固村是壶关县东南十五公里处一个较大的集镇,七七事变前这里的青年就接受着进步思想的熏陶,县工委选择在这里开展党组织工作是有一定道理的。
离固村几里路程的西南桥头村还有一位在长治县荫城镇东大街三角圪台同懋德杂货店当掌柜的申斗金,他在1935年冬就接受了红军派到荫城的地下党内蒙古籍赵德尊同志的革命熏陶。
赵德尊是陕北红军徐海东部派遣到荫城的,其任务就是发展地下***组织,建设革命摇篮,播种抗日火种,扩大红军队伍,为红军东征对日作战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
荫城不仅是个古老商镇,经济发达,车水马龙,信息物流畅通,同时也是兵家相争之地,赵德尊是在前线身负重任后被我党特意安排到荫城的,他以在荫城采购铁货作掩护介入商界,物色培养可靠的入党对象。
申斗金这个同懋德商铺大掌柜在商界颇有名气和威望,抗战热潮急烈的民众集中地就是东大街三角圪台申斗金商店地段,申斗金又是宣传抗日爱国的进步人士,常带领群众在街上游行宣传抗日,因此,他成了赵德尊的首选培养对象。
赵德尊通过商贸业务手段,主动与申斗金接触,了解了他的苦难身世,以及他为人正直朴实,乐于救危济贫,思想开朗进步,民族正义感强的本色。
赵德尊认为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时候,才向申斗金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提出了要求,申斗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拳头,向党宣誓,自愿加入了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国甘洒热血,为民族抛头颅的革命路程。
申斗金入党后,赵德尊同志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来历和工作目标,讲清了地下党组织将要承担的神圣使命和重要任务。要求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勇敢地担负起**地下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的各项使命。
随后,他们又认真讨论商定了党组织的工作机制、组织纪律、联系方式,“只能默默做事,不能告诉家人”等安全保密制度。
从此,申斗金便以做生意为掩护,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一切财物都用在了发展党的地下组织,投身于我党抗日救亡运动上来。
经过申斗金做工作,先后在荫城商界庄客中发展了一批地下***员,从而扩大了地下党的组织,壮大了党的队伍。
申斗金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来到自己的家乡就跟身边的朋友宣传进步言论和抗日主张。
离固村几里路的东韩村有他的一位朋友也是同龄人张树芝,为人正直,办事老练,要在壶关埋下革命的火种他是首当其选,还有固村盐店的掌柜吴树修,比他小十来岁,他们的认识不但是邻村,主要是在生意的往来上。
吴树修是固村清末秀才吴登生的孙子,吴登生一八七六年从广东携全家迁来固村,民国时期为固村编村村长,民国七年创办固村国民小学,是当时固村的文化之家,培养出来的子弟吴绍堂、吴绍先、吴树馨、吴树德为当时吴家四大才子,分别毕业于北大、山大等高等学府。
吴树修最早就接受着家庭的新知识、新观念,长大后在酒店(长治潞酒厂前身)当相公,曾经和申斗金跟当地贩卖私盐和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作斗争,在村上爱抱打不平,在方圆很出名。
申斗金只要来到家就会和吴树修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虽然不是同龄人,但信念相同,志向相同。
***在壶关生根后,吴树修在王强的带领下,跟固村镇圣帝庙上壶关第二高小的校长、老师及进步学生在镇上宣传进步言论,张贴抗日标语,参加县城的爱国游行队伍,参加牺盟分会举办的“村政协理员”培训班。
苏大本陪同戴苏理刚进村西圣地庙济旱池池口,他们就看见在东面墙上张贴的一幅“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标语,禁不住自言自语:这不就像我们的苏区吗。
苏大本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这里是个文化圣地,县第二高小就在圣帝庙开设,现在被迫停课了,镇上的一些进步人士都是会写会画的年轻人,不但有***的宣传也有国民党的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