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2/2页)
作为李贺的代表之作,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尤其是最后那句“提携玉龙为君死”。
其中蕴含着极其强烈的忠诚之意,象征着将士们的忠贞报国之志。
这种诗词,若是流传开来,不仅能够鼓舞士气,振奋军心。
同时,还能够让百姓们更加服从当朝统治者,可谓是爱国教育的典范!
果然。
还不等魏征说话。
李世民便立刻起身,鼓掌连连。
“作的好!”
“此诗,可传千古!”
此言一出。
群臣皆惊。
平日里,酒席宴前,众朝臣,皇子吟诗作对的也有不少。
但,能够让李世民激动到这种地步的,却是绝无仅有。
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李世民是真的激动了。
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连着作出两首命题诗。
并且一首比一首精彩,才思之敏捷,简直堪称是万中无一!
群臣的掌声也如雷鸣般响起。
房玄龄,杜如晦,包括长孙无忌在内。
无人不对李尘的才华表示叹服。
太书院史官更是不敢怠慢,立刻派手下取来纸笔,当场记录。
原本还对李尘报以嘲讽态度的魏征,李泰,李治等人,一个个愣在原地,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