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www.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零八章 道不同者

第三百零八章 道不同者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鼎定河山!

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一个深层原因是想借此机会富国强兵,恢复汉昌故土,大定重文轻武的国家氛围导致了军队的孱弱,在与辽燕、西宁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皇帝在变法初见成效便对外用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又与司马光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司马光是一个典型的儒者。孔子曾经说过:“远人不服则修文徳以来之。”司马光的思想便与之相似,对敢于开疆扩土的君王反而会因为穷兵黩武的而受到批评。

特别是对屡次出击匈奴的汉武帝。司马光只看到了武帝因为与匈奴的战争导致国家人口锐减,国库空虚,却没有看到匈奴在汉朝初期对中原的威胁,哪怕是汉朝统治者与匈奴和亲的情况下,依旧连年犯边,严重破坏了汉朝的生产情况。匈奴的威胁得不到解决汉朝就无法安宁,虽然武帝后期对匈奴的战争有点过度了。

他说“为天子应当抚之以四夷”,这里的“四夷”便包括了西宁和辽燕。因此,即便西宁和辽燕的燕云十六州是中原故土,但在司马光看来,这些领土不属于大定已是既成事实。

但这种价值观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国家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弱,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败多。先不说西宁和燕云十六州是汉昌故土,即使那不是汉昌故土,也应该出兵将其占领,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关系到大定的战略生存空间。

当年,支持变法的皇帝驾崩后,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当时曹太后已死,理宗尊祖母高氏为太皇太后,尊德宗皇后向氏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军国大事由太皇太后暂时处理,一切按照真宗皇后刘娥听政的先例办理。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她先是召回被变法派排斥在外的老臣司马光。随后,高太后废除了德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将因为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都召回京师,分别重用。

熙宁元丰年间,有一批重臣因为反对变法而被罢官,包括文彦博、司马光、范纯仁等人。这些人被免职后,与在洛阳的一些士大夫往来十分密切。当时洛阳有名士邵雍、程颢、程颐等人,均以道学家自居,文彦博等人待之如上宾。富弼、司马光等人仿照白居易九老会的故事,经常集中在一起,赋诗取乐。他们只按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不按官职高低来论资排辈。他们在经常聚会的地方专门修建了一所房子,将他们十三人的像全部画在房子里面,当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这些“洛阳耆英”十分喜欢接纳宾客,经常召集士大夫在一起,谈论一些趣闻轶事或国家大事,然后喝几杯酒,吃一顿便饭,号称是“真率会”。洛阳人敬重这群人的学识和风度,也十分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每次“耆英”聚会之时,总有不少人围观,竟然由此成为洛阳的一大景观。

这算是藏愚守拙?还是传承魏晋遗风,匿小阁自成一统?

冯过对这种文人抱团的现象是敬谢不敏的。

两晋之时,好清谈者,有文人学者,也有王公贵戚,有文武官员,也有风流皇帝,甚至连望族妇女也卷了进去,可见其风之烈。

到了南北朝时期,清谈之风仍然很厉害,以至连当时比较有为的统治者宋武帝都不能摆脱其俗:

“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

魏晋时代,武将尚清谈的还不多见,到了南北朝也有了,“家世为将”的沈演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

魏晋南北朝的这种清谈之风,危害极大,在它的影响之下,士族阶层中形成了一种只图享乐、不负责任的坏风气:

“立言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

如此风气,使得当时“朝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伤风败俗,误国误政,莫此为甚。

清谈之风几乎蔓延到整个官场,大部分上层官吏都“尸禄耽宠,仕不事事”。《梁书》载有姚察的一段论述:

“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承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

尚书丞郎以上的官吏,都是朝廷的要员,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或主管中央政权某一部门的高级官吏。这些人身负如此重任,然而却都是些“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的尸位素餐之徒。

令史,魏晋之时是郎以下掌文书的官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当官不理政,一切事务都由秘书来办,岂有不出乱子的道理?

从魏的正始年间起,一直到南朝最后一个朝廷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止,三百多年里,各朝各代的大臣中,就连所谓治世能臣、都不关心庶务,把他们应管的事都推给下边的人去办,更不消说那些地道的碌碌庸才了。

正由于有这种不知醒悟的清谈,因而出现八王之乱,永嘉之难,造成烽火四起,五胡乱国的局面是势所必然的。

可以说,西晋王朝是直接亡在这些在其位不谋其政、食其禄不尽其职的清谈家们手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