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道家的忠实信徒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强宋崛起!
宗望看着宗翰,说道:“我们不能再用一次次战术的胜利去填补战略的失败了!”宗翰终于叹了口气。他其实内心知道自己在冒险,他是什么人物?他对战略的理解金国没几个人比得上。从他分析大宋朝军政臃肿到官僚臃肿,再到财政危机,就能看出来宗翰的全局思维非常过硬。赵桓确实一直都面临着这些危机。但是赵桓却能用宗翰理解不了的策略去改变一步步改变格局。宗翰无奈地说道:“是啊,战略的失策,就像一个巨大的鸿沟,战术的胜利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填不满这道鸿沟。”宗翰拍了拍宗望的肩膀,说道:“你在燕云是对的,好好看着燕云,我要回辽阳去做准备。”“中书令要去?”宗翰说道:“高丽之局,不能坐视不管。”宗望也没有说什么了。宗翰在离开之前,宗望说道:“中书令还是要请示一番陛下的,毕竟那是陛下。”宗翰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从政治上来看,宗磐是个傀儡,但他毕竟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如果宗翰不尊重他,就是授人口实,宗干和兀术等人都会借机发难。这就是政治游戏。它不是说你有军权你就一定牛逼了,毕竟你没有独揽大权。大局果然在向着赵桓推断的方向往前。并不是赵桓神机妙算,而是他懂得,个人的意志无法对抗大势。真正厉害的人,不是算计,而是布局,是阳谋。二月初三,东京城也不再那么严寒,从汴河上吹过的风带着一丝春意。赵桓坐在后苑的楼阁之间,宰相赵鼎和工部侍郎陈规,还有罗从彦。赵桓说道:“《辩证法》的出版如何了?”罗从彦说道:“目前还在官学中,已经纳入官学,民间陆陆续续有人在阅读。”“陈卿。”赵桓说道:“你有读过吗?”“臣读了三遍。”“《国富论》初版呢?”陈规说道:“臣也读了。”“有何感想?”“臣深受启发。”“你说说看。”“陛下在《辩证法》和《国富论》中都阐述了一个让臣极其震撼的论点,世间存在一种客观规律,一切都在按照客观规律去运转,这个客观规律就是老子说的道。”陈规面色平静,但心情却还是很激动的。“道可不言,却真实存在,且无处不在,我们所知甚微。”对于陈规的回答,赵桓还是很满意的。科学源自何处?科学源自对世界的未知,源自对世界客观规律的探寻。例如牛顿定律,它不是被发明出来的,它是被发现的,它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人类的商品。科学在绽放之前,需要思想的转变。陈规继续说道:“臣以为,臣现在所作之诸事,恐与道有万般联系。”赵桓继续问道:“此话怎讲?”“为何火铳的子弹射程有限?”陈规问道,“是不是有一种臣并未察觉到的规律,正在左右着子弹的轨迹?”赵桓愣了一下,没想到陈规竟然如此快便思考到这个程度了。其实赵官家写《辩证法》对于大宋朝这群精英来说,既震惊又觉得合理。为什么?因为中国古代就有辩证法,只不过它不叫辩证法,而叫道家学说。例如庄子的《齐物论》中有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再例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都是相对。《道德经》中还有这样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意味着矛盾是发展的、对立的,事物是曲折的、变化的。《道德经》也有这样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话被很多神棍拿去忽悠民众。但实际上道家并非道教,它是一种哲学。真正的意思是世界上存在客观规律,道就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中有阴阳的矛盾对立,也就是一生二的矛盾对立。矛盾对立中演化出三。这里的三是指矛盾在前进。所谓的三生万物,则是指矛盾前进中,诞生了无数新的矛盾,矛盾自我演化,形成新的对立和统一。这里面有基层核心思想:客观规律、矛盾对立统一、事物的前进性。道家讲究的无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不要过分的人为干预,因为客观规律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天道不可违!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事物是向前发展的,我们不能强行逆天。这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那么它和《国富论》有什么联系呢?有!《国富论》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市场存在一支看不见的手,它能自我调节需求和供给。这支看不见的手,就是道家哲学里所说的道,也就是客观规律。当然,赵桓并非直接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抄了一遍,毕竟他不可能一字不落的记下来。他是按照市场理论和分工理论,结合了道家思想写出来的大宋版的《国富论》。历史上《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和政治的集大成者之一。当21世纪的人提到自由,总是嘲讽那是西方的东西。诚然,中国古代没有自由这个概念,但有无为而治,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儒家只是华夏文明的其中一部分,它不是全部。那么《辩证法》和《国富论》与科学有什么联系呢?也有!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客观规律!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有客观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只有承认了这一点,才能开始思考万物运行的本质,去寻找老子所说的道。中国古代在思想层面上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革的。这次改革是思想意识形态转变的开始。它很出名,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提出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改革之前,西汉王朝是以黄老治国。黄老治国就是讲究清静无为,也就是道家思想。窦太后知道,人不可背道而驰。所以她是道家的忠实信徒。但是,刘彻希望凝聚国力于一手,来打匈奴,所谓的道家治国就不合时宜了。在往后的千年,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无时无刻不想着南下。这就逼迫中原王朝不断地集权对付草原蛮夷,且为了维持稳定,皇权也在不断集中,这就为儒家提供了天然沃土。然而,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层面的事物。它不承认客观规律,不正视人性的弱点,这样自然就完美地避开了科学的发展。宋代所谓的科技发展,也多是经验之学,而非去发现客观规律。没有探索客观规律,如何建立系统性的科学理论?没有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如何一步步迭代科技?所以,其实中国的科技,到了明代,几乎要停止往前了。因为没有建立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追寻客观规律的这个意识。一切科技的进步,都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换一层皮,或者换一种花样,根本没有产生质的改变。但中国人并非天生不想去追寻客观规律。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帝国选择了儒家,而非道家。作为一个穿越者,应该清晰认识到,中国古代是有很好的哲学思想的。而不是像某些人天天在网上咋咋呼呼说那些都是西方的东西,我们不能要。那些不仅仅是西方的,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只是发展的轨迹因为客观环境而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