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细枝末节 (第2/2页)
司马昱一方面应付桓温,另一方面延续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谢安等人与桓温抗衡,而二人不负众望,最终也成功挽救了晋室。
咸安二年(372年)正月,百济和林邑各自遣使进贡土产。六月,司马昱遣使拜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萧县文化博览》:刘裕祖籍绥舆里就在今天萧县东南不远的马楼行政村西峪自然村。
《刘氏源流》:“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有三支后裔(丛亭、绥舆、安上三里),刘宋为绥舆刘氏。”
《宋书·刘延孙传》:“刘氏居彭城县者凡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
《旧唐书·刘子元传》:“宋氏帝族居绥舆里,今萧县绥舆山,即其地。”
《元和郡县图志》:“绥舆山,在(萧)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
《萧县地名录》和萧县地图,无绥舆山和绥舆里之名。再翻《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虽有“绥舆山”条目,可惜语焉不详。直至打开《元和郡县图志》始见有绥舆山的简略记载:“绥舆山,在(萧)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这仅仅是告诉了方位和距离,以及绥舆山和绥舆里之间的关系,还是不知道具体的地点,只得再搜寻其他史料。最后终于在《徐州府志》中查得:“(萧县)城东二里为龙山……城东南三十里逾(闸)河为马厂山(接铜山界),一名绥舆山。《金史·地理志》:萧有绥舆山,迤西为凤凰山,在姬村湖东南。又南为八角山……再对照同治年间的《萧县志》,又找到了绥舆山的地理图。根据史志提供的详细资料,果然在萧县地图和《地名录》中找到了八角山和凤凰山。
出县城向东约6公里许向北一拐,就来到了海拔只有132米高的八角山前,山麓西旁便是在唐朝以前就闻名遐迩的杏花村,如今改称杏园,出杏园村北行约l公里,就到了凤凰山下的马楼村。这凤凰山海拔136米,南北走向,与八角山一脉相连。下车问一五六十岁村民可知此地有无一个绥舆山?答日不知,说只有一个西峪。又问其听没听说这里出了一个皇帝?村民似有所悟,爽快地答道:“皇帝倒不知是谁,山上有一个皇墓,也叫西峪(舆)墓,倒是人所共知的。”
《萧县文化博览》一书中还记载了挖掘西峪(舆)墓的经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萧县县长王公屿得悉该墓中有殉葬宝物,为解决财政经费不足,遂派司法队前往掘墓。掘至十数米深时露出墓门,系一长方形大理石,高约1.2米,宽约70厘米,上端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下端镂一“寿”字(此墓门现深埋于杏园村内)。乃继续挖掘,见有石椁一口,内棺和尸体均已化为灰土,椁内存有稀世宝珠12颗,金镯一对,闪闪发光。并起出陶瓷器皿多件,大都完整无缺。另有珍贵玉马一匹,高约50厘米,长约1米,均系晋朝皇室珍品,但在挖掘时,士兵不慎将玉马腿碰掉一只,实为可惜!除此之外,还得一银铃铛,拳头大小,摇之清脆悦耳,随风可闻三四里。如今,从杏园村的一条崎岖的山路绕到村后,“西峪(舆)墓”已无迹可寻,在该墓的北侧是一座石灰窑,而村里人连知道墓址所在地的都寥寥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