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澄海楼(二) (第2/2页)
天启皇帝最严重时夜不能寐,心中的压力难以排解,坐在那宽大的龙椅上,迫切地希望下面的臣子们,勇于任事,哪怕给几条中肯的建议也好!
可是东林党人干了什么?
每天人浮于事,尸位素餐,为着朝堂之上,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万历年间的梃击桉,妖书桉,红丸桉,甚至二十年前的争国本,频频拿出来说事儿。
大明的天下都快完了,这些大臣们还停留在过去,其实谁人不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
不过就是为了拉帮结派,打击政敌,好让自己在这场争斗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派别多到牛毛,楚党,浙党,东林党,江南复社,而这些势力,又细分中好多派别,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周当中三次早朝,每次上朝,真正禀事的人少之又少,干事的人怕获罪,索性不干。
吵架就够了,能从早上五点吵到下午,皇上不管饭,也能吵下去。
天启初年的朝堂之上,简直就是群狗乱吠。
东林党到了后期连自己人也咬,甚至分化成了小东林,大东林。
这些纷乱的表面下,个个都隐藏着为自己争夺利益的一颗险恶用心,为自己争夺利益未尝不可,可你总该干事儿吧。
吵架的人很多,干事的人没有。
要么一个人干事,背后一堆人指责,动辄获罪,如此局面下,谁还愿意干事儿?
此文在这里,特意为天启皇帝叫屈,只怕是换了谁,谁也会爆发!
也正因为天启皇帝在这朝堂之上,深深的感到无助,不得已,这才一手将以魏忠贤的阉党渐渐扶起。
阉党初期,横行霸道,也正因为背后有天启皇帝支持,可以说是横行不法,可是天启皇帝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为别的,就为了耳根清净,好严厉打击一些读书人,好让他们实心用事。
但是东林党的无耻用心,到了后期已经到了无耻的地步。
浙江道御史曾经三次,推举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李三才,居然一上来就要求让李三才接任辽东经略。
让一个平民老百姓,接任一品大员,只怕是纵观古今,没有哪个大臣如此不要脸到如此地步。
天启皇帝已经够能忍的了,直到杨涟的这封血书上奏。
纵观二十四条大罪,风闻猜疑的罪名,就将近占了一半,后宫的事情,是皇家的忌讳,身为左都御史的杨莲,不可能不知道,偏偏有三条直指天启皇帝私生活,而且都是名不符实。
怎能让皇帝不动怒?
想当年,一封酒色财气疏就能把万历皇帝气的快跳起来,更别说这封血书,好歹那封酒色财气疏也并不是无中生有,万历皇帝他没说的,人家说的不是不对。
更何况前者也只不过是劝告,后者则是一把刀,生生的要架在魏忠贤的脖子上。
魏忠贤并不是不该死,本有很多的罪行可供杨连用来指责,偏偏杨连也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那些事情背后都有天启皇帝的影子,指责魏忠贤就是指责皇帝。
他只好完美的避过去。
至于其他罪名,都是生拉硬套,有些问题就不是魏忠贤造成的,司礼监批红权,打从永乐皇帝时期就已经有了,凭什么说魏忠贤专断?
他本人只不过是一个掌笔太监,严格说来连批红权也没有,他倒是想,可他不识字。
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浅显的事实,杨莲居然会视而不见。
天启皇帝,怎能不动怒!
二十四条大罪当中最后一条罪名,魏忠贤骑马经过乾清宫内苑,胯下的马匹被皇帝射杀。
如果这也算罪名的话,你到底是怪皇帝还是怪魏忠贤?
天启皇帝终于是怒了,他已经看透这些读书人的小九九,他决定将这些人关进牢中,一个个狠狠的教训,撕破他们伪善的嘴脸,掏出那颗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整个天下安危,那争权夺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