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帝国危机(二) (第2/2页)
友人还是以为这些奏疏依然是到不了崇祯皇帝的手上,说不定到了司礼监就被扣下来了,直到现在司礼监依然有着批红权,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真相并不是如此。
直到浙江道一名御史钱谦益在经过江南复社的东林党巨魁的指点之下,这才恍然大悟。
此人是江南复社发起人,在江南一带东林党的复社当中十分的有名气,名字叫做王成。
王成此人,其实学问不佳,几次应考,都没有高中,干脆回到故乡,散尽家财,建立起了复社。
复社建立之初,本意是归纳总结历代高中的八股文特点,汇编成书,复社成员,也可以在一块儿互相交流心得。
加入复设有一条好处,那就是凭借着每一次高中科举的那些状元们,所总结下来的那些高中八股文的特点,进行复习,猜测来年的时文。
甚至还有加入复设以后,得以高中的那些考生们,也被请回来,给这些准备参加来年科举的人,进行指导。
这么一来,只要能够加入复社,无形之中就可以增加中第的几率!
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高中吗!
所以在江南,便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复社,有些人,甚至就没做过官,有的连科举都没参加过。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结社,这种行为,对于每一年的科举考试都有极大的影响。
有的复社成员甚至就参与了出题,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末,其实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有大明立国以来,朱元章就已经把科举的范围限得很死,就是四书五经,历次春闱和秋闱,每一次试题都要从这几本书中出。
可是大明帝国以及二百多年了,书就是那么多,历年来的出题,几乎把这几本四书五经,都出完了。
让这些出题人不得不绞尽脑汁发明的一种新出题方式,那就是截搭题。
顾名思义,一句话,压根儿就不成句子,被分成了好几部分,前半段说不定出自于四书当中的某一篇章,后半句,又出自于另一篇章。
有的甚至被打乱分隔了好几部分,如果不把四书五经整个全部熟读于心,甚至彻底全部背下来,达到倒背如流的地步,见到这截搭题,真的就好似看天书一般,根本就不明白说什么。
这可把大明历代读书人可坑苦了,在考场上当场自杀的也不是没有,而且大有人在。
可这只是破题的第一步,接下来是承题,破解,转承,束股,最终作出解释,以及结论,谓之为八股时文。
八股文虽然非常刻板,规矩甚多,但只要八股文做好了,那这是要诗有诗,要赋得赋!
八股文是大明历代公文写作的基础,也就是科举考试必须要考的科目。
如果没有名师指点,没有复社所总结出来的四书章句总要,妄想凭自己的学习,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在大明末年,那是想也别想。
加入复社,才有希望能够高中,可是加入复社的费用,并不便宜,从古至今,对于百姓来讲,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这在大明末年,也同样如此。
王成这个人,学问不佳,但是搞起复社来,的确是一把好手,这一次,他亲自指点钱谦益:“大人,如果您的弹章,也是针对东林六君子,那么您的弹章也会泥牛入海,当今皇上,远比天启皇帝,要勤政的多,这些奏折他肯定都看过,至于为什么不用,是有原因的,因为那样一来,等于是间接的否定了天启皇帝,毕竟魏忠贤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奉皇帝的旨意,你能让老朱家的人,指责自己的家人吗?”
钱谦益听到这话这才茅塞顿开,很快,一封只是针对魏忠贤一件极为不起眼的小小的罪行的奏疏,送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崇祯皇帝这才满意的拿起这份奏书,如获至宝。
很快,一场血雨腥风,在京城之中又掀动了起来。
骆虎到了陕西以后,一路上边看邸报,边行路,等到他到达汉中以后,魏忠贤,被钱谦益一封十条大罪奏折,牢牢的钉死。
这份奏疏到达京城一天以后,崇祯皇帝马上就开始了他的报复,立刻命令锦衣卫,前去捉拿魏忠贤归桉。
一代权宦,马上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想到自己,说不定将要面临与刘谨一样的结局,便畏罪自杀了。
临死之前,给骆虎去了一封信,这封信又是在十天之后到达了骆虎的手里,骆虎拆开信以后,就见魏忠贤写的这份绝命信里,对他规劝的第一句话就是,骆家儿郎,终于称你心意了,老奴也没有想到,万岁爷会对我们这号人如此心狠,老朱家的人都是过河拆桥,你见到我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很开心?可是我也想问一句,你说我是同样的人,我死了,难道你还会有好结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