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己巳之变前兆 (第2/2页)
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内阁首府,便是李国普!
一时间让众人十分的尴尬,就连皇帝也没有想到,选来选去自己怎么把这个人选上来了。
李国普之所以让皇帝十分尴尬因为他也是河北肃宁县人,和魏忠贤是同乡,虽然他并不是阉党,而且阉党魏忠贤在位时,他的官职非常的低微,从来也没有因为他是魏忠贤的同乡而受到过魏忠贤的特别对待。
可是在此时这种时局下,皇帝对于阉党的清算力度不断的加大,而朝堂上下对于阉党十分的反感,贸然选择了魏忠贤的同乡上来,实在是皇帝感到极为尴尬。
三月,这个李国普刚刚上任,五月就迫于压力便引咎辞职,不得已,崇祯皇帝又来了一次,枚卜大典,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接连来了两次,抽签决定内阁成员这是在历朝历代以来从来也没有过来的的事情,一时间让人传为笑谈。
可是骆虎并不在乎朝堂这些混乱的时局,他只在乎辽东,辽东的局势简直就是大明王朝的生死关口,因为随着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要来这一千万石军粮,很快林丹汗在蒙古,马上陷入了众叛亲离的下场,他的手下因为没有饷银,也捞不上什么好处,渐渐的都开始脱离他而去,至此,一代有着成吉思汗的血统的英豪,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三代子孙,就此落幕了。
随着林丹汗势力的消亡,皇太极逐渐控制了蒙古,这是骆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此他向崇祯皇帝上疏,一千万石军粮无法筹措,可是蒙古的互市绝对不能停。
但崇祯皇帝并不是这么想,他给出的答复是,国朝之初正是四处用钱,能省就省。
骆虎也明白,崇祯皇帝也十分的为难,在他上位之后,很快就把各地的监军太监全部招了回来,完全听从东林党的建议,大量的减少宦官。
再加上崇祯皇帝做事往往有两个极端,他本人对于阉党十分的痛恨,自然也是非常的憎恶太监恨不得继位之初,就把宫中所有的太监全部去除掉,甚至感觉祖上留下的秉笔,掌印,司礼监一干人等根本没有任何用处,东厂一度被提上了,要遭到裁撤的命运。
一时间锦衣卫因祸得福,骆虎虽然被拔上了高位,当上的镇国将军,可他的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他知道如果任由崇祯皇帝再这么折腾下去,只怕是辽东的危机又要开始显现。
紧跟的崇祯皇帝在东林党一干大臣的建议下,想尽办法的省钱。
崇祯皇帝居然撤了永平四镇大量的守军,他怎么也难以理解,既然有山海关牢牢控制着,不让女真人进来,而永平四镇驻扎着大量的官兵,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很快崇祯皇帝不顾骆虎的苦苦哀求,将永平四镇的大量守军全部裁撤,崇祯皇帝继位之初,马上就召见了袁崇焕。
袁崇焕为了争取更多的饷银,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了海口,只要给他足够多的银子,足够多优厚条件,袁崇焕向皇帝保证,五年只需要五年,就可以光复辽东。
但这只是站在袁崇焕自己的角度去想,当时的女真人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皇太极继位之后,先是攻打蒙古和蒙古各部和可讲和代价也是十分高昂的。
女真人要供给蒙古很多的棉花,粮食,皇太极为了争取蒙古人,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可是大明的天灾连连也没有放过女真人,老天爷没有因此厚此薄彼,女真人同样不好过。
大旱年年,土地并没有多少产出,还得要从牙缝里面抠出一点粮食给蒙古人,皇太极的声望很快就陷入了低谷。
可是皇太极也面临到了发展瓶颈,想要向前进攻,山海雄关矗立在眼前,宁锦防线牢牢的扼着女真人的脖子压根不能前进一步,除此之外袁崇焕在辽东也继续实行孙承宗的策略,利用修碉堡的办法,步步稳步推进。
而大明王朝及全国之力,完全支持袁崇焕的战略,一时间把女真人逼的,可以说是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女真人士兵,甚至出现了逃亡,向明军投降,有的甚至向明军乞食。
皇太极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说是声望降到了极低极低,他迫切需要一场战争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族人挣来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了将自己压力转嫁到别人身上。
很快皇太极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将眼光投向了虚弱的大明朝。
大明朝就算是再虚弱也比女真人更为强大,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快皇太极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正如骆虎所料,想要借道蒙古,来一个千里大迂回,而且地点也选择好了,正是位于遵化附近的大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