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观星阁功法的隐秘 (第2/2页)
想要获得多少成就,全靠弟子自己的悟性。
当然,张永年也有所猜测,之所以没有人告诉他这些内容,和他前来钦天监任职有关。
如果是在观星阁的隐脉秘境当中预见李政长老,他或许会跟自己介绍相应的信息。
至于为什么之前分别之时李政长老没有提及此事,恐怕他也没有意料到张永年会这么快就领悟到意的雏形,或者是认为张永年如果根据观星阁的功法按部就班的修行,就能够从功法本身获得这个信息。
而张永年领悟四季枯荣之意的雏形,是自己独立领悟的。
诸多巧合之下,恐怕就连观星阁中都未必会有张永年这样的例子,这才导致张永年忽略了这些信息。
当然了,哪怕没有人和张永年介绍这些信息,张永年终究还是自己发现了这些问题,算起来并没有什么损失就是了。
就这样,在这次观战之后,有所收获的张永年再次进入到苦修的状态之中。
对于张永年的刻苦修行,松涛院当中的众人早就习以为常。
不仅如此,张永年的刻苦同样带动了松涛院当中众人的修行。
清溪原本修行就极为刻苦到没有什么好说的,梅芳等人每天花费在修行上的时间也同样不少。
可以预见的是,她们进入武道先天境的机会也会因此大上不少。
这也算是张永年回来之后,对她们造成的最大的影响之一吧。
一时或许不显,可这对于她们的一生来说,都是难得的财富。
梅芳等人想要突破武道先天境张永年倒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清溪想要突破武道宗师境张永年一直都有保持关注。
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行,她又在武道先天后期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她突破武道宗师境的时间,或许会比张永年之前预计的还要快一些。
当然,在突破之前,没有人能够保证她一定能够成功,只是按照她的资质来说,武道先天境大概率不会是她的终点。
张永年的苦修一直持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
转眼之间就来到了八月底。
张永年按照往常的惯例将手下几个司历司晨编撰的麒麟榜送到戴宏那里。
而当编撰处在开人榜谈论会之时,张永年才在人榜上看到了圆明的身影。
经历了之前的大战之后,圆明一下子从原本的人榜第二十三,一下子就蹭到了人榜第四。
而通过人榜当中的信息,张永年才知晓了圆明现在的情况。
和之前洪鸣猜测的一样,圆明在了解定远侯府的事务之后,选择回到了金刚寺。
随后,已经养好伤势的他经过了金刚寺的考验,确定他已经彻底摆脱入魔状态之后,便让他在金刚寺中接受相应的惩罚。
根据金刚寺传出的消息,圆明需要在金刚寺中面壁十年。
与此同时,圆明之前所谓的击杀同门的真相也因此流露出来。
原来当时的他并非是主动击杀同门,而是在入魔之时,金刚寺弟子为了限制圆明出手攻击之时,被圆明的金刚神力硬生生反击致死。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圆明击杀同门,也仅仅只是误杀而已,并非是他主观意识。
所以,他在经过考验之后,才能够重归山门,并且只需要面壁十年。
要知道,这所谓的面壁十年对于凡人来说或许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可对于一名筑基境圆满的修士来说,也不过是一次比较长时间的闭关而已。
甚至于,这十年的时间本身就是圆明寻求突破的十年。
哪怕不回归金刚寺,圆明说不定都需要找个地方闭关很长一段时间。
同样的,哪怕圆明不需要十年时间就能够突破至佛家的舍利境,他突破之后同样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境界,修行新的法门。
所以说,这十年的面壁对于圆明来说根本算不上是什么严重的惩罚。
由此可以看出,金刚寺内部对于圆明是持包容态度的。
甚至于圆明在修为和金刚神力的另类领悟,同样得到了金刚寺高层的认可。
正如人榜当中对于圆明的记载一样,这人榜第四应该就是圆明在人榜上最后的位置了。
因为他下一次取得突破,大概率会突破舍利境,到了那时,他也就自动脱离了人榜的排列,开始向地榜冲击了。
对于圆明的这个结果,张永年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这基本符合他对圆明的认知。
当然,在关注圆明之时,张永年同样也将圆明当做是自己的一个榜样、一个标杆。
正如他之前在观星阁当中的标杆是李文绮,并且不断追赶李文绮一样,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追上圆明的脚步。
实在是之前圆明战神般的战斗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许他未来的战斗风格不会向圆明靠拢,可圆明的气势正是他所向往的。
想到这,张永年不由的想起了了李文绮,也不知道眼下李文绮修行得如何了,是否已经突破至命星境中期?是否已经领悟了意的雏形。
如果她眼下的进境不如张永年,张永年觉得自己或许会感到失望吧。
毕竟修行路上,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标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或许李文绮也有类似的想法也不一定。
想到这,张永年第一次有了给李文绮写信的想法,以钦天监和观星阁之间的关系来看,他想要托人捎带一封信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是之前的张永年没有这个想法而已。
想到这,张永年立刻投入到了实现当中。
在开完编撰处的会议之后,张永年回到自己的办公区域就开始着手写这封信。
只是在书写之时,他脑海当中有无数想法,可最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最终,他以自己在钦天监当中的修行生活入手,简单介绍了自己眼下的修行状态,并且询问李文绮眼下的情况,并且等候她的回信。
这些想法,都被张永年记录在一块玉石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