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剖析天下定规划 (第2/2页)
张清又问道:“武力固然重要,但是策略更重要。否则霸王项羽早已经是天下之主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哥对以后的发展可有规划?”
刘备摇头道:“以前只是拼搏厮杀,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地盘,刚过几天安生日子。只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整兵出征就是了。”
张清叹道:“若如此,我们早晚被他人所擒。要想成就大事,须得制定详细的计划。而且,现在就得将以后的理政方针昭告天下。群英看到你的雄心抱负,才会纷纷来投。只凭现在几个将军,要打天下是远远不够的,要治理天下更是不可能的。”
刘备听说要打天下,顿时精神一振,连忙诚恳地问道:“究竟该如何做,还请四弟教我。”
见刘备谦虚好问,张清就打算和他好好谈谈:“大哥可知天下动乱的根本原因?”刘备道:“朝廷卖官鬻爵,宦官妄用皇权,奸臣任人唯亲,豪强欺压百姓。”张清道:“不错,这确实是表面上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崩溃。汉朝其实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农业产出。贵族豪强依靠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在汉武帝后期,史书就记载关东(函谷关以东)流民数百万计。到了王莽篡汉时,流民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王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宣布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重新分配,然后禁止土地买卖,试图从根本上终结土地兼并的根源。然而因为触动了上层阶级的利益,导致功败垂成,自己也被干掉。”
刘备听后,默然良久,然后问道:“那王莽之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要不然就干掉上层阶级,将土地分给农民;要不然就干掉流民,减少人口。汉光武帝之所以能中兴,就是因为绿林军、赤眉军造反,死人无数,解决了人口过多和田地过少的矛盾,从而天下大治。这就是为什么卢植、皇甫嵩、朱儁等朝廷将军大肆屠杀黄巾军的原因。只要天下乱上几十年,把人口消灭大半,而流窜军队也把大地主干掉大半。到时候人人都有田地,天下自然太平。”
刘备听了悚然心惊:“有其他办法吗?”张清点头道:“有,但是你做不到。不说也罢。还是慢慢打天下吧。”转身就要离开。刘备连忙拉住他:“四弟,好歹教一教大哥。若真是做不到时,我宁愿让贤给你便是。我并不是贪恋权位的人,只是为了天下苍生百姓啊。”
看在他演技这么好的份上,张清就留下来再和他聊聊:“岂敢让大哥让位?我有上中下三策,但是我知道大哥不会采纳,故而不愿多说。”
刘备喜道:“得一策足矣,居然还有三策。四弟快快说来,若可行时,大哥一定依计而行。”
张清掰着手指头说道:“上策,派人出海寻找仙山,听闻海外仙山有神奇农作物,名为土豆、红薯、玉米。产量是中原五谷的数十倍。粮食既足,人口再多也养得起。天下自然太平。”
刘备苦着脸道:“海外仙山何等难寻?此计不妥。”张清笑道:“我幼时曾流落海外,侥幸登上仙山,得授仙艺,否则哪来这一身本事。大哥若派人随我去寻找,不过三年两载,必然满载而归。”
刘备上下打量张清,不敢置信地说道:“不想四弟竟有此奇遇,难怪不似凡人。只是现在中原动乱不已。大哥身边离不开你啊。等以后天下太平了,四弟再去寻找仙山不迟。”
张清无奈道:“好吧。那就说中策。朝廷诸公的家里都是大地主,兵多粮多,大哥是比不过他们的。只能另辟蹊径。大哥起家是靠的张世平、苏双,可见商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可是我大汉对商人极端歧视,商人必须穿白衣、阴阳鞋,不得做官,而且课以重税。大哥不妨在南阳地区制定诏令,赋予商人普通人一样的穿衣戴帽权利,减轻赋税,而且还要准许做官。连带工匠也一并优惠对待。则天下的工匠、商人必须纷纷来南阳。以后,没有田地的农民,就鼓励他们经商、做工,也是一条出路。如此,士农工商,大哥已得其二,再着意拉拢士人、安抚农民,则大业可期。”
刘备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倒也是个办法。可是若准许商人、工匠做官,恐失士人之心。取消对他们的歧视令、减轻赋税也就是了。”
张清叹道:“也算是个进步。只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灌婴是刘邦手下一名大将,起初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卖布商人罢了。商人如何不能居高位?若大哥执意如此,那就只能和朝廷诸公一样,杀掉流民,减少人口。不过,大哥可以做得更隐蔽一些。将境内的黄巾军和盗匪赶往其他地区,比如荆州。将当地的大地主干掉。然后大哥出兵,为民除害。既能获得大批土地,又能得天下人之心。在新占领的地区,规定大地主不允许超过一万亩的土地,多了则必须按照‘推恩令’进行分家。如此,可保三百年太平。”
刘备猛地一拍巴掌:“好!这个计策好,就这么办。”张清暗暗摇头:“刘备毕竟是古人,跳不出时代局限。我也不能强求他。只能尽力保存中原人口,多留些元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