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自作聪明 (第2/2页)
月夜,焦躁不安的王韦一在床上无法安睡,望着窗外高悬的月亮也是那么的苍白,他再也睡不下去了,起床开了门,独自一人走出宿舍,双手向上做了几个来回伸屈动作,再沿着校园的小道往外走,一边呼吸着夜晚的新鲜空气,一边在搜索枯肠。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校园的湖心亭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正在绽开,夜风送来了阵阵的清香。
王韦一感到双腿有点疲累,躺在荷花池旁的那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下,双手枕在脑袋后边,仰望着茫茫夜空。
夜空,墨蓝墨蓝的,皓月高悬,风停了,苍穹上没有一丝浮走的云块。
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高高挂在天上。山峰、教学楼、湖心亭、树木、花草,朦胧而又清晰,虚幻却也真实。
在这轻灵而又凄清的夜色中,王韦一的脑子里全想着古诗词、参市赛……
“什么是古诗词的精髓?什么又是诗的灵性?我的灵性又如何显现……”他边踱步边喃喃自语。
夜,已深,四周静悄悄的,一片树叶飘落也可听到。
这时,鸟云遮盖了月亮,夜空暗淡下来。
悠忽,几声隐隐约约的铃铎声传来。
王韦一一惊,侧耳再听,又听不到了。
他以为是脑子里出现了幻觉,自嘲地笑了笑。
王韦一刚刚笑过,那飘渺的铃铎声又响起,像是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孤独呻吟,像是从高邈的月宫滑下来的深情呼唤,更像是冥冥中神明对人的某种兆示……
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
风,从遥远的天际吹来,乌云随之被吹走,圆圆的月亮又恢复了皎洁,天地变得清明起来。
这时,铃铎声再度响起,王韦一循声而望,啊,这飘忽的铃铎声,原来来自湖心亭子上的风铃!
他自嘲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语道:“我读了10多年的书,竟然也会鬼迷心窍!只不过因为乌云遮住了月亮,我却错把风铃当成了天籁之音,当成了神明之声……”
王韦一望着高悬在夜空中像明镜一样的圆月,内心深处突然迸发出一道智慧之光……
“啊,多么美好的月夜,多么美好的天空!这洁净如洗的夜空像什么呢?”王韦一思维的触角被打开了,在搜猎着。
忽然,灵犀所至,令他猛然醒悟:“啊,洁净如洗,一尘不染,有如朗朗的明镜!我们学诗的境界也该达到这个臻境!”
王韦一觉得,思维里的云翳逐渐被拂拭而去,显露出的是一片空明。
猛地,王韦一灵感喷涌,高兴得一拍大腿,自然而然地吟诵道:
中华古诗词,
上下五千年。
时常勤苦读,
始得其中意。
夜色正静,月光正好,天地之间空明而又灵动,恰似人的诗心。
王韦一快步径直来到刘文龙寝室前,将食指屈曲,刚想敲刘文龙寝室的门,却又凝定住了。
刘文龙的城府深不可测,究竟他最为钟爱的诗词是什么样意境的呢?目前尚未有一首可参照。自己作出的这首诗,虽然自我感觉很完美,但这毕竟是自己个人的意愿。怕的是,一旦交了上去,刘文龙不大满意,那时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要想挽救这大局将会变成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轻与重,关系到自己能否参加市大赛的名声。如果太过鲁莽,可能只会适得其反。想到这里,王韦一又返身折回自已下榻的宿舍里去,连夜将诗句写了下来。
这首诗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该在什么时候当面交给刘文龙呢?
犹豫傍惶的心境一直在折磨着王韦一,令他欲吐不得,欲吞不能。
有时,一种冲动似魔鬼般驱使他快步奔向刘文龙寝室,欲向他直抒胸臆。
但到了刘文龙寝室的门口,却又戛然而止。那扇门将他与刘文龙隔开作两个心境,两个世界。
王韦一暗自叹了口气,又颓丧地悄然离开。
如此下去,王韦一在刘文龙寝室前优柔寡断地徘徊,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足足三日三夜,合计起来,竞有十三次之多。
但他始终没有勇气敲开校长寝室的门,向刘文龙直诉心曲。
直到第四天的深夜,平日喜欢在夜里鸣叫的蟋蟀也闭了口。
时钟“当、当”地响了三声,王韦一在床上再无也法按捺得住心中奔腾的冲动,于是,他起了床,拿起笔,把这首诗写在纸上,悄悄地来到文化长廊的粉壁上,环顾一番,确认四下无人,把写在在纸上这首诗贴在文化长廊的粉壁后,如夜猫般快步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