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卷5:推出重奖劳模政策 (第2/2页)
1980年来,郑小凤先后荣获“鞋山湖市好人奖”、 “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当然,她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也离不开当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模范的大氛围和她有个好师傅。也就是当过朱先进师傅的黄红梅。
黄红梅,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劳模,五六十年代的纺织工人的杰出代表。
1931年出生的黄红梅十三岁进入纱厂做纺织女工。新中国成立,黄红梅迎来人生的转折。
她突然就有了工人当家作主的感觉,干劲也更足了。她要拼命做,报答党,报答祖国。
凭借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习惯,很快她脱颖而出,当班长了,班长是员工自己选出来的,再也不会看不到太阳了,工作起来,有盼着,有主人的精神,从来不感觉辛苦,她总想自己真是命好,赶上了好时候。
1953年,全国纺织工业部评选劳动模范,那是新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的劳模,厂长就把黄红梅和她所在的班都报了上去。
当时她还不愿意,问厂长干嘛要报她?
厂长说:全厂你们班好,全班你是业务最好的,照看纱锭数最多的,浪费最少的,等外品最少的都是你,卫生又是第一也是你,当然只能报你。这可是为厂争光,为省争光,为国争光的光荣任务,你们一定行的。
当时黄红梅一人可以照看1000个纱锭而绰绰有余,别人在纺纱机前手忙脚乱,地上线头、棉线乱七八糟,能照看800个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她却可以很悠闲地来回巡检,并把地上弄得干干净净的。
于是黄红梅的成绩就逐级上报,对比下来,她是全厂最快的,也是全省五十多万名纺织工人里技术最好,手脚最快的,最后上报到了纺织部,她也技圧群雄,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劳模。
1953年的夏天,黄红梅第一次进北京参加表彰大会。
那时坐火车去北京,要三天三夜才能到达,中途还要转车。
那是她第一次离开鞋山湖,她放眼车窗之外,盛夏烈日,农民都是打着赤膊在田里劳动,她感觉自己是多么幸运,在车间里风不吹,雨不淋,太阳不晒,和农民伯伯相比,她还谈得上什么辛苦。他在火车上还在琢磨着如何使自已做得更好,做得更快,如何让更多的姐妹提高产量,如何让黄红梅班组培养更多的优秀女工。
那一刻她认为纺纱工的责任真的很重大,她心里暗暗地发誓,要多纺纱,让农民,让天下的人都有衣服穿。”
那次开会她见到了毛伟人,“在中南海的怀仁堂里,伟人像升腾起的太阳扑面而来。”黄红梅回忆说,她当时激动得眼泪直流,嘴里喊着伟人,手在鼓掌。
回来后,她给自已规定,每天都要坚持下班再加班三小时,努力寻找更好更快的操作方法。
转眼,到了1956年1月的一天,她下了夜班在家里睡觉,下午五点钟厂里工会领导把她叫醒,说要她去作报告,黄红梅还奇怪,下午五点钟作什么报告。
她赶到现在的鞋山湖展览中心会议室门口,就看到当时的鞋山湖市市委书记刘方在叫她,“快进来,首长等你好久了!”
她没反应过来,“可能是市总工会的首长吧?”等一进屋她才发现,坐在门对面的是红太阳。
见黄红梅来了,伟人便主动跟黄红梅握手,她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是笑,伟人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黄红梅回答:“我是纺纱工人。”
伟人说:“纺纱工人厉害啊,我们全中国人穿衣服就全靠你们了。”大家都笑了。
黄红梅回忆说,会议室里还有一些她不认识的人,有人给她搬来椅子,就放在伟人旁边,她坐在那里,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晚上回到家里,黄红梅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上班,出于保密的需要,她也不能跟工友们说见到了红太阳,一直忍着,忍了好几天。直到人们看到新闻联播,人们才知道她见到了伟人,见到了红太阳。
见到伟人她感觉到作为纺纱工人的荣耀,她要听伟人的话,要更加努力工作。
从此,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作为全中国纺纱速度最快的纺纱工人,黄红梅先后获得了全国所有的劳动模范奖项。
而她也前前后后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黄红梅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从旧社会纱厂的一名童工,成长为新中国的劳动模范,还走上了管理岗位。自己的人生就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写照,就是主人翁的写照,就是工工阶级的写照!”
叶常青一说起黄红梅,都要说到反哺二字,一个纺织工人都有这种觉悟,想让天下都有衣服穿,这种反哺精神就是主人翁精神。
只有懂得反哺的人,才会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如今,纺织工人自豪感依然如昨,但是如何光大纺织工人的明天,朱先进一刻也不敢懈怠。
这就是他的压力,他的困惑,他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