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7章 流民 (第2/2页)
这钱粮从何处而来?
钱,朝廷是有的,但是粮草呢?
官军在石闵的统率之下,平定叛乱的速度极快,但也动辄数十万的兵力,消耗巨大,现在又要调集粮秣去赈灾了,还要去攻伐西北的凉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不,没等群臣跳出来反对,石虎便沉声道:“石鉴,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兵者,国之大事也!怎可轻易开战?今叛乱刚刚平息,国力不济,欲西征凉国,谈何容易?又于我赵国有何裨益?”
“父王!儿臣以为,这未尝不可一战啊!”
石鉴照着石闵交给他的话,慷慨激昂地道:“如今国内的战火适才平息,按理说,的确不该再起刀兵!但是不起刀兵,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扬我国威也!”
“此话怎讲?”
“父王啊,石宣之乱,对我赵国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天下列国都十分关注这一动乱。据悉,在邺城城破之前,石宣还曾派出许多信使,到晋国的建康去称臣求援!当时的晋帝召开了大朝会,与群臣商议此事,晋臣赞同出兵接纳石宣以及南方的兖州、徐州等地者甚多,晋国甚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
“幸亏咱们的大将军兵贵神速,又有父王的天威所至,官军这才得以迅速拿下了邺城,粉碎了其阴谋。”
石虎眯着眼睛道:“这能说明什么?”
“父王,请你想一想,偏居一隅的晋国尚且如此,难道附近的成国、燕国、代国和凉国就对中原没有觊觎之心吗?倘若事情有变,邺城的叛军负隅顽抗,坚持到了晋国的援军赶到,届时只怕天下列国都会想要进军中原,来分一杯羹的呀!”
“这不能成为你征凉的理由。”
“父王,征凉之事,还与赈济青、兖、徐三州之灾民的事情密切相关。”
“哦?”石虎来了兴致,“说说你的看法。”
“父王,今东南旱情严重,饿孚遍地,各郡各县都充斥着大量的难民,若是不严加控制,只怕会酿起民变。那么如何控制?自古以来,黎庶但凡是能活下去,都不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如秦末的陈胜吴广之乱,汉末的黄巾之乱,他们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这才去造朝廷的反的!”
“而造反的中坚力量,就是青壮!为了尽快平定叛乱,官军从青州、兖州和徐州都招募了许多兵员,但情况依然得不到控制,受到灾荒侵袭的三州之地,流民遍地,若是他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铤而走险是不可避免的。”
听到这话,石虎已经反应过来了。
“你是说,继续招募受灾的青、兖、徐三州的青壮入伍?”
“不错。”
石鉴颔首道:“父王,流民如洪水猛兽,近日来,大量的流民出现在中原地区,为汉人的坞堡和富贵人家收纳,壮大了他们的势力,乃为乞活军,或者落草为寇,各郡各县都深受其害。如今,若是可以再征辟西凉,可以动辄数万精锐,再遣民夫十余万,不说能灭西凉,至少迫使其与晋国断交,转而向我赵国俯首称臣都未尝不可啊!”
这个主意,是石闵给石鉴出的。
旱情实在是太严重了,老百姓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又会酿成一起剧烈的农民起义!
石闵的这个法子还是按照后来的宋朝的厢军想出来的。
后来的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逼得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对此,宋朝廷采取的办法就是对农民起义较为严重的地方,采取安抚的政策,即招募其青壮入厢军、乡兵。
没了青壮,没了兵源,老百姓怎么造反?
不得不说,宋朝的这个法子真是阴险而行之有效的。
而赵国若是趁此时机,出征凉国的话,还能转移一下国内的注意力,压制民变。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157章 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