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北宋新军的规划 (第2/2页)
黄震犹豫了一下后问道,“我们可以先在禁军中招募,七八十万里面招五万个能征会战之士,应该问题不大吧?”
红玉想也没有想就回答道,“来报名之人肯定不会少的,不过这些人良莠不齐,还是和之前没多大差别。”
接着她看先黄震继续问道,“官人需要什么样的士卒?”
黄震想当然的说道,“只要听话的就行,那种羁傲不逊,不听话的一概不要。”
红玉诧异的盯着他问道,“官人又要组建禁卫军了?”
黄震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是也不是。”
“此话怎讲?”红玉疑惑的问了一句。
黄震回道,“这次不用我带来的武器了,我直接指导这里的工匠生产差一点的武器。所以我已经和赵佶沟通过了,我们全体搬迁到永安城去,以后哪里就是我们的军事基地了。”
红玉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所说的军事基地是什么意思,于是她便说道,“如此一来官人的封地将再无任何产出了,那该如何是好?”
听了她的话,黄震顿时一愣,自己完全就没有想过这类问题,因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钱,完全没有什么概念。毕竟最开始的时候,那些钱来的容易,花的也容易。再后来,自己开了店铺之后,就完全没有缺过钱。
自己封地本来就是由地方官员一手打理的,自己只不过是按时收钱而已。
现在这样一搞,那永安城完全就是一个军堡了,自己将完全没有收入来源了,只能靠军械赚钱了。
既然红玉都这样问了,黄震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没事,这里有那么多工匠制造火枪,每把枪我们加个一贯当税不就好啦。”
红玉闻言摇头说道,“这样一来就算人手一支枪,我们也才只有五万贯的收入。最起码每支加到五贯,我们才能和之前的收入所持平。”
黄震皱着眉头摇头道,“算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再搞个副业吧,免得到时候被人参上一本。”
红玉闻言只能无奈的点头,不过她又对黄震说的第三产业感到了一丝好奇,“官人这副业是何物?”
黄震给她解释道,“就是我带来的那种酒啊,你觉得怎么样?”
听他这么一说,红玉顿时笑了起来,“官人你还不知,你带来的这种酒,已经在汴京中掀起一股浪潮了,很多人都在问是哪家的酒。”
黄震听了之后就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的。
于是红玉给他解释道,“武二哥平日里经常和同僚出去吃酒。”
黄震点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武松这人情商还是很高的,来了没多久,就和禁军中的军官打成一片。
红玉接着说道,“一日在武大店里,武二哥和同僚喝多了,他拿着官人送他的酒出来显摆,没想一不小心,失手打碎了。那股酒香味,香飘数里,连旁边的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都被惊动了。武大的店也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黄震摸了摸脑袋,这事自己竟然完全不知道,不过好在问题不大。
而且这样一来,武大的店里就能名正言顺的贩卖白酒了。
于是,黄震说道,“那我们到永安城之后就自己酿造白酒,然后交由武大郎贩卖。”
说道武大郎,他又想起了上次武大郎开分店的事,于是继续问红玉道,“武大的分店开的怎么样了?”
红玉掐着手指说道,“武大一共问我要过两次钱,一次是在天汉桥边盘了一处店面,还有一次是马行街盘了处店面。”
黄震想了想便知道了这两处地方在哪里,天汉桥也叫作州桥或者汴州桥,州桥是东京内城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桥,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桥下汴水奔流,浪声滔滔,桥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两岸商业十分繁荣,笙声连成一片。
站在桥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中间是天街。
所以这里的地段是整个汴京最好的地方。
而马行街也在内城,位于皇宫的东面,是一处烟花之地,在此处开店,想来也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武大郎选的这两个地方都很不错,不光是他的早食店,就连日后自己卖酒,这两个位置也十分的不错,特别是马行街。
搞清楚店铺的位置后,黄震哈哈大笑道,“真是天助我也,我明天就和大郎商量一下贩酒之事。”
红玉点点头说道,“既然官人已有所决断,那妾身便不再多言。”
黄震笑着牵起了红玉的手,轻轻捏了两下,“你真是我的贤内助,走,我们一起吃饭去。”
说完,他便拉着红玉走向了后院。
第二天,赵佶按照昨天的约定,把答应给黄震的字画都给送来了。而来送东西的那个人,就是黄震的老朋友李彦。
李彦此时应该得到赵佶的密令,所以显得十分的恭顺,一见到黄震,他便立马跪倒在地说道,“国师大人,小的定不负管家所托,不负国师所荐。”
黄震摆摆手示意他起来,等李彦起来后,他语重心长的对李彦说道,“这件事关系到官家的身家性命,只要你做的好,日后定能飞黄腾达,但是你若是有半点怠慢,只怕到时候人头不保。你可要注意点。”
李彦闻言,立马抱拳说道,“小的一定不会忘记国师大人的话。”
说罢,他又问了一句,“国师大人,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黄震一边把李彦带来的书画放进玉佩里,一边问道,“还有那边怎么样了?”
李彦回道,“安国将军那边已经有天使去传旨了,令安国将军可自行募兵。”
黄震点点头,这和自己之前和赵佶沟通的一模一样,随即他又问道,“永安城的情况怎么样了?”
李彦立马回答道,“永安城内的官员已经等着国师大人前去接管了,以后永安城就是国师大人的一言堂了。”
黄震对此表示十分的满意。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心的做事,看来赵佶也懂这个道理。
而且赵佶显然对黄震十分的放心。除了李彦,明面上就没有第二个他的人了。不过暗地里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黄震也没打算做什么事,当然也不怕露出什么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