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张三丰再读《道德经》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太极祖仙!
随着战事远离武当山,像洪七公他们那些好友也纷纷离去,张三丰又逐渐归于平静的修炼之中去了。
现在张三丰自然是可以玄气外放,并不再需要如那摘叶飞花之类的外物承载,还能以玄气成势,造成一定空间内的势场。在此势场中,一切物体都可由张三丰意识随意支使。也就是说,在此势场中张三丰就是这个空间之主一样的存在,若不能破坏他这个势场,外敌是根本无法侵害到他的。
玄武对他取得如此成就也颇为满意,赞赏地说道:“以后你若得道,定可运用道来形成一个势场,说不定还能演化出自己的世界来!这可是从来没有哪个神仙办到过的呢!”
张三丰便问道:“哪什么是道呢?”
玄武说:“道就是天地之母!它产生一切而又滋养一切的发展。拿张道陵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所说,道,就是一切的根本!”
张三丰听玄武如此说,对老子那《道德经》又上起心来。这些年他虽早就详熟了《道德经》,但终究许多地方还是没有吃得透。他也知道老子所提要想得“道”,是需要靠“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鉴,载魄抱一”那样自己去悟的。这些年自己醉心于武学研究与关心民兵训练上去了,倒还真的忽略了对《道德经》的加深理解。于是,他又拿出张继由当初给他的那本《道德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今的张三丰再细细品读《道德经》,自然又有了不少全新的认识。
他发现,整部《道德经》,老子提得最多的还是“圣人之治”!所以,他几乎可以确定老子这本《道德经》并非是讲如何修炼“得道”的(虽然当初五斗米教祖师张道陵从研究《道德经》着手写下了《老子想尔注》一书,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道教的一整套修炼体糸,但道教却一直并未将《道德经》视为修炼经典。这也是大家所共知的),而是讲如何来“以道治国”的!但不解决对“道”的认知这一问题,又似乎根本无从谈起“以道治国”来。《道德经》中对“道”虽有一定描述,也还是真的就如玄武所说的那样笼统又含糊!
不过,他一想到老子所提的圣人“无为而治”,便又想到了自己当年对武当山民兵屯田自守有条不紊的情况的感叹来。虽然他当时仅是有些自嘲自己没做多少事而已。但现在重读《道德经》,却忽然好像明白了许多东西起来!
首先,他想到治国,实际上就是治理社会。这些年来外面的世界太乱,但武当山周边是相当可以的。《道德经》中也说过,“道”运行于一切之中。那武当山的情况就是最接近于“无为而治”的,其中就应该有老子所说的“道”的运转痕迹!
张三丰知道,武当山这些年的运作其实是全靠大家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性”,一是源自于民众的抱团取暖式的自保意识,另一方面就在于武当派根本没对民众提出过任何过份的要求。老百姓们都是自由自在,自给自足地生活着的,连皇粮国税都没交过!老百姓生活好了,这武当山除担心蒙古兵之外,社会状况自然就挺好的了。所以,张三丰又想到了张道陵所说的那句“道,就是一切的根本。”便恍然大悟地知道了民众才是社会的根本!那么,民众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后来中山先生所说的“民生”),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社会良好运转内在的“道”。老子所强调的“以道治国”,其根本之“道”,或许就是在于要让老百姓自然地发展好生产,自由自在地生活!
想到此,张三丰脑海中不由豁然开朗起来。于是他进一步地想到“道法自然”上来。一切的运行,都是会自然运转的,只有顺其自然,才不会失“道”!而这自然运行之势,便是道韵!
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反而不再去强求玄武所说的那种如何调动天地之势来形成势场的提议,却去想着如何使自己更锲合自然,融入自然中去了!也正因此念,使得他后面的修炼顺畅得多,所取得的成果超越众仙!
把这种观念用于思考武学方面的问题,也使得他找到了一条比较容易迅速练成内家武功的法门。不过对此他没有过于注重,也没有怎么要求门下弟子去践行。或许他自己心也还是觉得最好是日积月累地练好太极功夫,才更有利于以武入道吧。但他还是把这种设想写了下来。后世被人挖掘出来,到清朝时形成了个“自然门”。也就是大侠杜心武所习的那派武功。反正后世所传的内家拳种,基本上都是出自武当。这就使得中华武术形成了两大流派。外家拳学少林,内家拳学武当。武当派与少林派齐名,成了武林界的两大泰山北斗!
还有回事就是元朝灭了南宋后,忽必烈为了讨好武当山,于元世祖十一年,竟派人来帮武当派修建了金顶上的道观。当然,后来明成祖朱棣又来加修扩建,才成了现在这般的气势恢宏。
而对于王朝的兴衰更替,张三丰早已看得淡了。对于谁能治理好天下,张三丰也不甚在意。虽然重读《道德经》颇有领悟,但他毕竟志不在此。作为一个方外之人,除了喜欢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之外,他更注重的是去寻求“道”的真谛。最终还是兜兜转转地又回到了阴阳二气和谐统一地运转,形成太极,构成了“天地之母”上来。并由此开悟,使得他对玄气的调动运用上更加随心所欲地得心应手起来。自此,可以说他的太极神功算是大成了。
然后按玄武的提示,便是去天下名山大川游历,为践行那“寻龙点穴”方面的修行,以望在进入命魂境时找到个上好的修炼之地。所以,张三丰向东到过崂山,向西又去过天山。向西南到过川黔边界的四面山(据说还在四面山朝源观修行过一段时间)。
当然,他再去天山游历,又惹出一段“金台观假死”的故事来。这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