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金台观假死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太极祖仙!
张三丰明了了人的价值所在之处后,反过来又对《道德经》进行了新的一轮的详细深入的理解与梳理。这轮梳理,使得他对老子所写《道德经》的意图以及其倡导的“以道治国”、“无为而治”等观点有了个系统而深刻的理解。
当然,他首先确定了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就是希望统治者要遵守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去治理社会。而社会发展的根本(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发展之“道”)就是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统治者要想让社会繁荣昌盛,就应该尊重人民自然的生存与发展,并要尽其所能地为之创造有利条件。而不是与民争利。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去了!更要尽量营造一个让整个社会都“不争”的氛围。
提到“不争”,张三丰独到地从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去进行了思考。一般而言,都会认为“竞争”才会使社会发展更具活力。但张三丰却认为,不能把“竞争”与“争利”等同视之。这涉及到社会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与倡导的问题,也就是形成怎么样个社会风气的事。若认同以为社会作贡献创造更多的“利益”为社会共同价值观,就是能者服其劳而“功成身退”的道理。这里面肯定也有竞争,就是比谁的能力大的事。但若以获利多少为社会共同价值观,则会形成唯利是图的变了味的竞争,就是纯粹的“争利”的社会了。这对于广大老百姓肯定是不利的!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就坏了!拿现在的说法那就成了个纯“物质”的社会。
张三丰把老子所提那种“功成身退”的提法比喻成一场打猎,优秀的猎人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但猎物最终还是大家分来吃了,优秀猎手不过获得了大家的尊崇而已。若猎物不拿来分享,那么很多人就会饿死。这群人就根本发展不起来。最终再优秀的猎人也会成孤家寡人,终落个被大自然淘汰的结果!
他就这么简单地把老子的《道德经》所提的原理给理解透了!但他还是挺喜欢去琢磨老子所提的“道”的。因为老子是把“社会之道”归结于“世间大道”之内的。比如“天之道利而不害”就要求圣人之道要:“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也就是“为而不争”!但何为“天道”?老子在《道德经》里并没有说明。张三丰只看到老子提了一个“朴”字!对此,张三丰的理解是:“公平”就是“朴”!公道就是人们心中自古存留下来的“天道”!何为“朴”?就是平朴,就是“不争”!也就是过得去就行了,不贪不多拿多占。这就又如猎手把猎物拿出来分享一样,猎手并不多拿多占,其他人也不能哄抢。这就是大家都要守“公道”了!
张三丰的这些理解,无疑使之形成了一套挺别致的价值体系观念。这明显有别于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当然,在远古是存在的。这也就是老子一再所提的“圣人之治”!虽然张三丰也知道极难回到过去实现那种“圣人之治”了,但他是认同这个道理的。当然,这些道理于他后来在天界论道时起了极大的作用,他也因显化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状貌引起天界震动,最终被仙界公认为“显化真人”!
不过,张三丰对最根本的“道”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也难免不使得他在或站或立、或打座或练功时一不留神地又忘乎所以了。于外人看来,还是那么个时不时就发呆发疯的样子。
直到有天,他打着座就一动不动,气息全无了。并且一直七天如此,连守着他的那弟子杨轨山也慌了,真以为他死了,准备装敛他了。但说来也怪,也非寒冬腊月的,张三丰那“尸身”经这么长的时间,除无气息之外,却丁点儿没发生任何变化。这又让杨轨山坚定了他这疯师父并没有死的信念。连其他人也看得叹息起来,以为那杨轨山也如张三丰般犯了愣症,发疯了呢!
这便是广为流传的“张三丰金台观假死”的传说。
其实,杨轨山不知道的是,这七天中,他这疯子师父得了一次艳遇与天大的好处呢!
原来,张三丰正在悟那何为世界最根本的“道”的时候,一位故人的神魂突然造访。就是灵鹫宫那位胡鸾仙!
这胡鸾仙比当初看上去还要年青,似乎只十六七岁的样子一般,青春活力四射。就张三丰此时也是七老八十的了,那胡鸾仙怕不早就百多两百岁了吧!
胡鸾仙见张三丰那惊愕的神情,婉尔一笑道:“张道友怕认不出故人来了么?我是胡鸾仙!我现今练功已练到九转之境了!”
原来,天山派有套神功叫“九转轮回离魂大法”,可以使人返老还童回去再重新修炼。于女子而言,不光可葆青春,炼到九转轮回之后,即可达离魂之境,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了。此功自然是由西王母创下,当真是无上仙道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