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耕地问题 (第2/2页)
房间之中,一时一片静默。
最终,还是王明又开口问道:“那现在,这些耕地,又是何人据有呢?”
董四民一愣,立即回道:“据在下了解,北栾河一带,现在夔州一带,这五万亩上田,已基本被地主富绅们瓜分。另外约有一半以上的中田,亦为地主所占,仅有余下的中下田,为当地贫苦百姓耕作,其每家田亩数量,约为数亩之数……”
听完禀报,王明心下,又是莫名暗叹。
原来在自已的治下,光地主们占有的土地就有近十万亩,且均是上田与中田,等于是说,夔州一带最膏腴的土地,都已掌握在地主们的手中。
要知道,在明朝,地主士绅有许多特权,最大的特权,便是可以凭借朝廷的一系列士绅优待政策,少交税甚至不交税。
甚至在同样的解银称兑时,还有所谓的红白封制度,地主富绅所用的红封,比普通民户所用的白封,能少许多的火耗杂费。
也就是说,这些地主士绅,占据了膏腴肥田,却对国家几乎没有贡献。支持国家财赋税收的,不是这些富裕有钱的地主阶级,却是在生存线上的辛苦挣扎的平民百姓。
这种极其不合理的情况,贯穿了明朝始终,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雍正时期,在雍正强迫官绅一体纳粮后,地主富绅阶层,才开始真正承担国家税收。
王明眉头深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怎么办?
要改变这种状况,莫非,要学后世打地主分田地么?还是提前借用雍正之法,来个官绅一体纳粮?
王明反复考虑,却并不想这么做。
要知道,这年头,这样的地主士绅阶层,在大明帝国的乡镇一级中,数量庞大,地位稳固,乃是国家政权柱石一般的存在。这些人,上可交往官僚阶级,下可施压普通村民,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时代里,他们还彻底掌握了基层语话权,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上传下达机构。
如果自已盲目借用后世那种粗暴的做法,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和权益,无疑会硬生生将这个阶层,彻底推到自已的对立面。王明相信,如果自已这么做的话,首先完蛋的是自已。
毕竟凭一已之力,无法与整个帝国的地主士绅阶层对抗。除非自已势力强大到不可扞动,方可再加以改造。否则这样做的话,无异以卵击石。
这个涉及帝国根基的深层次问题,王明认为,只可循序渐进,缓缓图之。
而他能做的,便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迫使这些地主们,交纳钱粮,以供公用。
这种手法,后世称其为,交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