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刺史邓艾昭雪 (第2/2页)
司马炎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意思为:好啊,如果我得到此人来辅助,哪里还像现在这样劳累啊!
樊建叩拜曰:“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意思为:臣听说天下人都在议论,都认为邓艾被冤枉,陛下知道了却不理睬,这难道不是冯唐所说的‘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用’啊!
司马炎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意思为:我正想挑明此事,是您的话让我下定了决心。
于是司马炎下诏曰:“昔太尉王凌谋废齐王,而王竟不足以守位。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于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通俗意思为:以前的太尉王凌图谋废掉齐王曹芳,而齐王最终没能守住皇位。征西将军邓艾,居功自傲并丧失臣节,实在应当处以死刑。然而他接到诏书后,遣散部众,甘愿领罪,比起那些为生存而反叛的人来说,确实不同。现在做出赦免,并让他的家人回京,如果他没有子孙的话,可自选继承人,以便对他的祭祀不断绝。
说起邓艾这事,除樊建,另有他人上书请求平反,如段灼。
段灼,曾经是邓艾军中司马,与邓艾一同攻取蜀地,封关内侯。
泰始三年(267年),段灼担任议郎,上书为邓艾申诉道:“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臣敢言艾不反之状。”
通俗意思为:邓艾内心怀有极度的忠诚,却背负反叛忤逆的罪名,平定了巴蜀,却被诛杀灭族,臣私下为之悲痛哀悼。可惜啊,说的就是邓艾反叛这事!邓艾性情刚烈急躁,容易得罪各种层次的人,又不能与同僚和谐共处,所以无人愿意替他伸冤。臣斗胆请陈邓艾不是反叛的情况。
“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通俗意思为:以前姜维意图截断陇右,邓艾对此认真做好防备,积蓄粮谷并增强兵力。当年遭遇大旱,邓艾分区种植粮食,身穿黑衣,手持农具,以此作为将士们的表率。因此上行下效,没有不尽力的人。邓艾持符节镇守边境,所统领的人多达数万,然而他不觉得这像奴仆应该做的事,就如普通官员和百姓一样正常劳动,如果不是坚守节操和忠勤职事,怎么会做到这般?
“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
通俗意思为:所以在落门、段谷的战役中,他能以少击多,摧毁打败强大的敌人。先帝(司马昭)知道他可以担当重任,便对他委以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为任,授予他领军征伐的职责。邓艾接受命令而奋不顾身,把马脚裹起来和把车吊上山去,勇敢与气魄直上云霄,将士们乘势猛进,使刘禅君臣覆面自缚,拱手屈膝跪地投降。邓艾功名从此树立,应当将他的事迹载入史册,把他的福祚传承后世。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锺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通俗意思为:一个七十岁的老翁,做反叛之事又想有什么追求呢?邓艾依仗君主的养育恩德,心中没有丝毫怀疑,所谓假传诏旨代表朝廷做事,不过是为了暂时安定蜀地;这么做虽然违背制度,但是符合古之道义,所以以前虽然给与定罪,但如今是可以讨论的。钟会忌惮邓艾成就威名,做出污蔑他的事。他忠诚却被诛杀,他诚信却被怀疑,他的头悬挂在闹市,众多儿子一并被杀,看见这些事的人伤心落泪,听说这些事的人悲痛惋惜。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通俗意思为:陛下像巨龙一样兴起,宽宏大量,放得下很多嫌隙猜忌,让曾经被诛杀罪人的家属,不拘前嫌而分别录用。从前秦朝百姓怜悯白起无罪被杀,吴国百姓为伍子胥蒙冤而悲伤,都为他们建立了祠庙。如今天下民众都为邓艾伤心痛惜,就像白起和伍子胥那种情况。臣认为邓艾身首分离,被抛弃在荒郊,应当给他收回尸身,归还他的田产和房屋。用他平定蜀国的功绩,继续册封他的孙子,盖棺时议定一个谥号,让他死无遗恨。赦免黄泉之下的冤魂,收取后人对朝廷的信义,安葬一个忠臣而使天下人仰慕这个人的品德,掩埋一个冤魂而使天下人归顺朝廷正义,所做的事虽少却让高兴的人更多了。
段灼长篇上书,为邓艾平反。
经过朝议,于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下诏曰:“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通俗意思为:邓艾建立了功勋,接受罪名却也不逃避刑法,而他的子孙却成为平民和奴隶,朕常常怜悯他们。现在任命他的嫡孙邓朗为郎中。”
至此,西晋朝廷在邓艾被杀九年之后,正式为他平反。
段灼之后,樊震也为邓艾上言。
西晋咸宁年间(275年-280年4月),时任积射将军樊震,赴任西戎牙门将,在赴任前,得到司马炎的接见。司马炎问起樊震的经历,樊震陈述自己曾在邓艾伐蜀时担任帐下将领。司马炎问邓艾的为人,樊震便一一陈诉邓艾的忠诚,边说边流泪。
樊震之言,让司马炎又进一步肯定了邓艾的生平与贡献,之前司马炎以邓艾嫡孙邓朗为郎中、丹水县令,于是改任定凌县令。邓艾次孙邓千秋,颇有名望,被光禄大夫王戎招为掾属,早逝。
樊建、段灼,樊震等人多次为邓艾上言,终得平反,邓艾的后代皆得任用。
到了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1年),邓朗出任新都太守,还未到任,襄阳失火,邓朗及母亲、妻子儿女被烧死。邓千秋的两个儿子,也被烧死。邓朗的儿子邓韬、邓行免于灾难。
相比邓艾,平蜀双雄的另一人钟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长期得不到平反,或许就是因为其行为不得人心吧。
但钟会的文采与作品却得到了公认与保存。
文采体现在某些事例。有一次,司马师命中书郎(一作中书令)虞松作表,不得满意,虞松苦思冥想不知怎么更改。钟会见虞松忧虑于是询问,虞松如实回答,钟会拿表文一看,改动了五个字,虞松大悦,再呈交司马师。司马师询问是谁所写,虞松说是钟会,司马师叹息道:“此真王佐材也。”
因钟会仅改动五字,就得到了司马师的赞赏,后人便以‘五字客’褒扬人的文章才华。
钟会曾论述《周易》的卦形有没有“互体”,又论述才能与品行的异同。
钟会死后,在他家里得到一部书,有二十篇,名叫《道论》,写的是法家刑名之学,文章应该是钟会所写。
《钟司徒集》是钟会编着的一部诗文别集。
《四本论》是钟会编着的魏晋玄学“正始之音”的代表作之一。
《刍荛论》五卷,是钟会(一说刘严)编着的陈述自己政治观点的议论文。
《移蜀将吏士民檄》、《母夫人张氏传》、《与吴主书》、《与蒋斌书》、《与姜维书》、《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等都是钟会的作品。
魏太尉邓艾,魏司徒钟会,一个得到了平反,一个留存了作品,这么一看,或许也说明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吧。
益州的地方长官,由袁邵改为董荣。谯周至死不穿魏晋朝服。邓艾最终得到平反。那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蜀三叛俊杰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