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获取警告碑科技 (第2/2页)
怎么才获得了五千的希望值,当初无论在24所,还是伍老那边,收获的希望值可都是几十点。
这两个地方才多少人?
难道是跟对方的学科经验有关?
24所的组员们都是千里挑一的工匠和讲师,伍老是站在国家学术界顶端的院士,越是学科经验高的人,能从他们身上获得的希望值就越多。
咦,等会。
李开阳鬼使神差地想到了自己的AI。
连华东地区资源储备和学科产出都能统计的它,可不可以帮助证明自己的猜想?
打开平板,远程链接上研究所里的笔记本,李开阳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今日的国家课题研讨大会有多少人收看?”
几乎是瞬间反应,AI给出了它的答案:
“根据会展中心所有媒体的渠道计算,截止目前,全球共有一亿人收看了国家课题研讨大会,以下是年龄分布、学历分布、以及性别分布。”
柱状图丝滑地出现在屏幕上,所有数据一览无余。
李开阳不得不惊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凭自己那台用了三年的旧笔记本,居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处理完成。
虽说他的笔记本不算低配,但那仅是针对个人日常使用而言,现在的数据量说不定连科技巨头公司都得处理几个小时。
难道软件真能逾越硬件的限制?
改天得找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好好研究一番。
但现在,有了AI的帮助,李开阳做了个大胆的猜想,希望值的获取确实与学科经验强相关。
鹭岛物理研究所一行,收获四十点希望值,考虑到伍老的存在以及关注自己的人不多,教授的希望值均值假设为五点。
根据统计,在一亿人里有五十万分之一的人,也就是200人为教授以上的资历,取五希望值为平均数,就是一千点。
初次觉醒希望值的那夜,24所十三个人提供了十点的希望值,按照取一为平均值,此次课题大会,收看群体里与24所相当的有一千五百人,大约有一千五百点。
忽略不记这一千七百人,剩余的一亿人提供了两千五百点的希望值。
这也太少了吧。
全球五十亿人,不得天天震惊才能把希望值的大窟窿给填上?
哎。
李开阳叹了口气,感慨自己真是奥特曼该多好,一集打个怪兽,希望值就够用了。
结束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含泪用四千五百点希望值加到了工程学的学科经验上,毕竟工程学是他最接近LV2的学科。
加完学科经验,现在的面板变成:
【李开阳】
【科学家等级 0】
【工程学LV1 770\/1000】
【物理学LV1 40\/1000】
【社会学LV1 10\/1000】
【希望值 500】
剩余的五百希望值全部用于抽取科技,狭小的面包车空间内接连掉落了十本LV1的科技,有物理学的,有社会学的,这些科技将来都要分发给团队逆向解读。
他将抽取的科技逐一整理,等看到被压在最下面那本的时候,他兴奋的整个人都跳了起来,撞在硬质的面包车车顶上,他居然获得了警告碑的材料科技:
【工程学 LV1纳米材料卡斯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