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灵犀一点通 (第2/2页)
众人不禁再次大跌眼镜,甚至面面相觑,无言以为。
好在龙中堂反应迅速,生怕韩凤娇尴尬害羞,急忙岔开话题,婉言劝道:“王兄,你我都是客人,言谈举止,稍稍斟酌才好。”
他好心好意本想为王三叹解围,可王三叹不但毫不领情,反而把眼一瞪,不满反驳:“怎么?既然都是客人,你们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难道我是哑巴?什么斟啊酌的,又不是吃酒喝茶。”
“王公子说得是。”韩凤娇急忙微笑圆场:“大家都是江湖儿女,畅所欲言,但说无妨。墨兰,爱莲,上茶。”
“瞧瞧,看人家韩大姐多么……多么懂事儿。”王三叹的气来得快去得疾,眼瞅着墨兰和爱莲端上茶水,嘻嘻笑道:“别上茶了,赶紧酒菜伺候,有吃有喝,自然没空说话。”
“是是是,诸位请落座,饭菜马上就好。”韩凤娇急忙招呼众人落座,抿一口香茶,回头看看字画,又看看龙中堂,不无感慨道:“确实不可思议。”
“这种巧合,虽然罕见,倒也不足为奇。”龙中堂沉吟道:“古人赞雪咏梅,也有许多大同小异。比如王兄方才所言的‘心有灵犀’,有个典故便和今日之事大为相似。”
刚才闻听王三叹说出“心有灵犀”,韩凤娇心中便倏然一颤,如今龙中堂再次提及,她更觉脸上有点发烧,偷喵一眼众人,却见众人正专心静听,急忙稳住心神,顺口应道:“愿闻高见。”
“一首《鹧鸪天》,诸位一定读过。”龙中堂略一思忖,悠悠吟道:“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做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看吧看吧,那句我也会。”王三叹喜不自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闭嘴!”柳含烟和叶翠异口同声,怒目而视:“别打岔。”
韩凤娇却不在意王三叹的打岔,莞尔笑道:“不怕诸位见笑,我还真没读过这首词。可这首词里,好像有小杜不少心血吧?”
“没错。”龙中堂笑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小杜的一首《无题》。”
韩凤娇莞尔笑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好像出自于小杜的另一首《无题》吧?”
“公子说李商隐写了十几篇《无题》,可我只读过六篇。”叶翠满面惭愧。
“我也喜欢小杜诗作。”柳含烟悠悠吟道:“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唉,可惜我只会念,不会作。”
可她话音刚落,却听王三叹一声怪叫:“哇,这家伙实在无耻,一首破诗不过八句,居然偷了别人一半。若这样也算诗人,我王三叹岂不也是诗人?”
“王兄所言极是。”龙中堂笑道:“这首词不仅借用小杜一半心血,还把南唐后主李煜的《忆江南》也拐来半句。”
“耶,公子一说,我猛然想起。”韩凤娇恍然大悟,轻声吟道:“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岂有此理,没想到比我还不要脸。”王三叹嬉笑骂道:“一首破诗不过八句,他居然偷了七句。难怪人家说,读书人满肚子……”
“哎哎哎,王兄王兄。”龙中堂一听王三叹又要口无遮拦胡言乱语,急忙轻笑打断:“这种事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是巧合,巧合而已。”
“什么巧合不巧合的?”王三叹对诗词一窍不通,闻听他们高谈阔论,早已不耐烦地成心搅局,嘻嘻笑道:“可话又说回来了,你们一直说这人抄袭那什么小杜大杜前主后主的?请问有什么证据?万一是那家伙们抄袭这人的呢?”
韩凤娇和柳含烟等人没读过龙中堂所吟诵的这首词,不知作者身份渊源,虽然自觉杜牧和李煜不会抄袭别人,可没有真凭实据也不敢妄言,免得被无理争三分的王三叹抓住话柄,狠狠抢白,不由同时看向龙中堂。
龙中堂微微一笑,不以为然道:“王兄有所不知,杜牧之生于晚唐,李重光乃五代时南唐皇帝,而这首《鹧鸪天》却是北宋大臣宋子京所作,比小杜和李后主晚了两三百年。断没有前人抄袭后人的说法吧?”
闻听此话,三个女孩子纷纷点头称是,可王三叹却诚心斗嘴,嘻然一笑,煞有介事道:“也不见的。万一那个宋什么什么没读过什么小杜后主的诗呢?说不定也是心有灵感偶然巧合而已。”
“这!”
龙中堂不禁语塞,略略一怔,心想此话虽有些狡辩,听上去也不无道理。
可他愣神瞬间,却听柳含烟不满反驳道:“若说一言半语巧合,还可相信,哪有八句巧合五句之理?这也太巧了吧?”
“谁说不是?”王三叹嬉皮笑脸道:“就说墙上这幅对联,一共不过两句,却一字不差,你说谁抄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