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风险 (第2/2页)
收来的红薯梗需要经过分拣、清洗、烫煮、冷却、烘干等工序,才能制成干红薯梗,便于保存运输。
其中,烘干环节非常关键,红薯梗的口感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沈秋秋花大钱购买了最新的烘干设备,烘干机携带智能控温、控湿系统,使红薯梗的品质有所保障。
烘干之后的红薯梗,经过分拣包装之后就可以售卖了。
红薯梗的加工生产工序并不复杂,工人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很快就能上手。
收购-加工-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烘干厂的工作渐渐走向正轨。
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听到消息,也都把自家地里的红薯梗运过来出售。
烘干厂每天都能收到上万斤的新鲜红薯梗;
生产出来的干红薯梗堆了半个仓库。
这天,厂长助理刘翠和会计蔡冬蓉一起找到沈秋秋。
蔡冬蓉把一摞纸质单据放到沈秋秋的办公桌上,“厂长,这是厂里一周的开支,主要是付给村民们的收购款,一共二十三万五;现在厂里的账上只剩六万多块钱了,大概只能撑三天左右。”
刘翠叹了一口气,“我联系了几家农产品出口公司,也寄了样品过去,截止到今天,没有一家给咱们明确的答复。”
“嗯,我知道了,你们先去工作吧。”
沈秋秋捏了捏眉心,冰凉的指尖带来略微的凉意,让她疲惫的脑子清醒了一些。
回乡创业以来,她一直顺风顺水;
开网店,入股经营农家乐,成立农鲜公司,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一路长虹,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办食品烘干厂虽然有些冒进,但也是经过再三考虑,有详细的计划,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谁知,却栽了跟头。
筹备建厂之初,沈秋秋专门拜访了几家做红薯梗出口项目的贸易公司,并与两家公司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因为当时厂区还在建设,没有拿到生产销售资质,也没办法提供样品,所以只是口头约定,并没有签订正式合同。
食品烘干厂投入生产之后,沈秋秋第一时间联系了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并把样品寄了过去。
其中一家公司以样品未达到出口标准的理由,拒绝了合作;
另外一家公司虽然没有拒绝合作,但是把之前谈好的收购价格压低了30%。
现在的情况是,烘干厂每天大批量的从农户手里收购新鲜红薯梗,但是生产出来的干红薯梗却销售无门,卖不出去。
买地、建厂房、买设备等就花了快五十万,另外又转了三十万到烘干厂的对公账户用作收购款……沈秋秋手里已经没有多少资金了。
农鲜公司那边这个月卖阳光玫瑰葡萄倒是赚了些钱,但也要用作经营周转;
并且那笔钱只是部分到账,大部分都还积压在麦田商城平台上;
平台有规定,订单确认收货的10天后才可以进行结算。
沈秋秋靠着椅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资金流出过多,又一直没有收益进项,烘干厂成立一周,便要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