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征税的艺术 (第2/2页)
因此宋文远犹豫了一下说道:“郭公子,降下两文吧,以后按照一斤六文进行销售征税,剩余的两文从盐场抽税。”
“为何要弄得这么复杂,直接一税制收八文不更省事吗?”
“郭公子,商人不知道盐场制盐的成本是多少,但是我们收多少税,他是清楚的,若是直接收八文,赋税压力就全部落到了商人头上,而盐场却一点儿压力都没有。
盐场也是经营场所,理应纳税,之所以只让盐场缴纳两文的赋税,那是因为盐场不但要缴纳盐税,还要给地方缴纳商税,宋某不太了解大周的商税收取的方式,这部分商税也是要计算到生产成本当中的。
商人交了六文钱的盐税之后,凭借盐税税票去盐场采购盐,盐场卖给他的盐价是综合成本之后的盐价,含了多少税商人是不清楚的。
这部分不清楚的税赋,商人就没办法转嫁到百姓头上,把盐卖的贵污蔑成朝廷征税太高(实际上就是如此)。”
郭大公子非常聪明,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这样分配税赋的好处,这就是成本转嫁,将原本属于赋税的成本转嫁到食盐的生产成本上。
“宋先生真是大才,寥寥数语中蕴含着大量的经世济用之学,如此腹黑,不当官真是屈才了。”
宋文远脸黑了,合着我给你出主意,你竟然贬损我。
“郭公子看来是看不上宋某的这个建议,那宋某就不献丑了。”
见宋文远恼了,郭大公子哈哈大笑:“郭某失言了,宋先生勿怪,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如此办法还可以用在其他的税赋上,比如茶税、瓷税等税种。”
宋文远也没真生气,毕竟人家腿粗,以后还要抱人家的大腿呢。
“郭公子举一反三,宋某佩服。”
“就依宋先生的建议,郭某给宋先生准备修建盐场的工匠、钱粮、各种手续,以及将来要驻守盐场的征税官员。”
“其他的都需要郭公子准备,钱粮就不用了,李掌柜已经做出了决定,愿意将全部身家献出来支持郭公子的盐税新政。”
郭大公子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你倒是挺会为他开脱,李掌柜还不赶快谢过宋先生的救命之恩。
既然宋先生都求了情,郭某也就对你不做深究了,以后记得做个守法的百姓,不得再做偷逃赋税之事。”
李煌哪里能不知道这是宋文远在给他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不光是让他免于破家灭门,甚至有可能还会直达天听,将来际遇不可限量。
这个时候,李煌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就要给宋文远磕头,宋文远赶紧把他拉起来说道:“李叔叔!小侄可是在郭公子面前夸下了海口,修建盐场的钱粮你不管多难都必须给我凑出来。”
“贤侄放心,李某就是砸锅卖铁也不敢短了盐场建设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