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三皇派和古灵宝派下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中国道教也有趣!
下面再简单聊聊灵宝派的修行、教义等方面的内容,仅作简单了解。
灵宝派和上清派在很多地方是相近或相同的,比如存神、诵经、修功德等,同时,又和后世的正一派一样重视符箓及科教,有完善的斋戒礼拜仪式。不过和传统的天师道不同的是,灵宝派不怎么重视丹鼎,什么内丹、外丹什么的都是小道,只有存思、礼拜这种修行法门才是长生大道。另外就是对房中术也显得非常鄙视,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灵宝派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进步性还是值得肯定的,想想众弟子整天想着双修、美女、隔壁寡妇之类的,那成何体统!由此看来,这个房中术也真是张道陵先生的败笔,谁都对它表示不屑,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后面我们还会专门讲一个专攻双修之术的教派。
不过我们还是要理解张道陵先生,如果他不给后辈子孙留下房中秘术,老张家怎么保证能传承千年?如果他主张出家修行,老张家岂不早就绝根了,天师的位置怎么能在自己家里流传下去呢?同样,葛氏家族也是要传宗接代,不能为了灵宝派贡献整个家族不是,所以虽然看不起房中术,但至少得让葛氏一族一直传承下去,说到底还是离不开人伦大道嘛。
在灵宝经系中,地位最高的经书是《度人经》,也可以说是灵宝派的核心教义,在整个道教界中也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以至于在明代的《正统道藏》中把它收录为首经,奉为万法之宗。如果葛巢甫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后世得到了如此之高的推崇,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肯定要对自己的策划能力表示应该打一百分,简直比自己的写作能力水平还高啊。
说了半天,那么《度人经》为什么会得到道教界如此之高的认可呢?从它的教义方面可以简单看出一些端倪,它主要宣扬的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并且重新构建了以中央玉京元始天尊为至高神,包括了三界、五帝、十方、三十二天帝以及地府酆都的,有神有鬼的,完整的神鬼系统,这里面当然有自己家的长辈葛洪的功劳。
在灵宝派的教义中,进一步发展了上清派的守身中之神的存神思想,认为天天傻坐那存思效率太低,你得改,提高效率。怎么改呢?曰修斋、曰敬香、曰诵经,music准备,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服装、道具样样齐备,沐浴、斋戒,总之就是设计了一整套庄严、神圣的斋醮颂赞仪式,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认可,等晚上你就算躺床上存思,神灵都愿意来找你。
总之,灵宝派认为天上的诸神7x24小时,眼都不眨地监视着我们的一言一行,道友,要慎言慎行,敬神之心不能一刻放松啊。只有那些时时行香、时时诵经,祈福消灾的人才能达到神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凡人也可修仙!心诚的人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可以把自己的诉求告诉神灵,祈求神灵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个也比较接地气,这才是灵宝派最吸引人的地方。
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问题要交代几句,就是灵宝派是学术界公认的与佛教关系最紧密的道派,为什么这么说呢?古灵宝经中有很多明显是吸收佛教思想的地方,简单举一个例子,更多的内容就不展开了。
古灵宝经借鉴了佛教的三乘观念,把三洞经书视为大乘,而其他教派的经籍则统统归到小乘那边。至于为什么这么划分,理由就是我们家的三洞经书都是度人济世的,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的、高尚的、纯粹的教义。而你们那些只为自己长生的功法,怎么有资格和我们比。后来上清派并没有厚着脸皮一直以大乘自居,而是进一步把三洞经书分出了大乘、中乘和小乘。
有关佛教的三乘概念,限于自己的佛学知识浅薄,只能大概解释一下。从《西游记》里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这些说法,去过西藏的道友肯定也在那边听到过藏传佛教修的也是大乘佛法,这就是佛教的三乘思想。查了一下,三乘这个词是从梵语triniyanani而来的,大概的意思就是把我们这些在人间受苦受难的可怜人成功地送到极乐世界享福去的意思,当然不是活着的时候,是死了以后啊。根据怎么去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三种就是三乘功法,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这两乘只能把自己送到极乐世界,管不了别人,所以就叫小乘。而另一种菩萨乘则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打包一起都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叫大乘。大约的意思就是只为了自己的就是小乘,还能想着别人的就是大乘。
古灵宝经就是引入了佛教的这种思想,认为自己的教义很高尚,我们是为了济世度人的,天下为公,值得每个人都点赞,所以我们的教派那是助人为乐的大乘境界,这是区别于其他教派那种只为自己独自追求长生,不顾他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的最大不同之处。
关于灵宝派的更多的内容,限于个人水平及专业性、考证难度等诸多原因限制,就不再班门弄斧了,现代学者的研究非常系统和专业,有兴趣私下我们可以再交流。
至此,就简单讲完了上清、三皇和灵宝这三大符箓教派。三皇经系、灵宝经系和上清经系的出现虽有先后,但到了南朝刘宋时期,最终被陆修静融汇到了一起,传到陶弘景时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扩充,最终形成了道教界着名的以上清经系为主体的经箓派,学术界通常称为上清派。
这三大经系,就是世道藏的三洞结构的基础,不过因为现在的这三洞经书南方口味太重,嗯,就是有明显的南方特色,它们的三一观念贬低其他教派的经书,这种不太合适的行为自然不会被道教界接受。道教是中国的道教,又不是你们南方人的道教,这么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意思吗?所以后世道藏就对三洞分类方法作了改变,你好我好大家好,和气生财才是王道嘛,后文我们再详细介绍道藏的演化。
到唐代时,上清派已经发展到了和丹鼎派、符箓派平起平坐的规模,形成了以经法相授为主体的一个大宗派了。别的先不说,只说在它的历代传承体系中,出现的大量道教史上牛人级的人物,比如刚讲到的魏华存、杨羲,后面要讲的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着名诗人李白也是其中之一,有这些人物存在的教派哪里还能简单得了。
如果大家对上清派还是不太熟悉的话,那么应该都听说过茅山宗、茅山道士吧,那是出名的能捉鬼,上清派的别称就是茅山宗,当然也有人称茅山派,总之是一回事。为什么茅山宗的道士会抓鬼?因为《三皇经》就是“劾召鬼神”的,这是人家的看家吃饭的本领,这下明白了吧?嗯,是不是有点糊涂?天师道、上清派、符箓派、经箓派、茅山宗、葛氏道……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它们归根到底还是由天师道,是学者们对不同时期道教的分类划分,都是在天师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最终又回归天师道的,所以前面才把张道陵称为中国道教的始祖。北宋时,上清派和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也是由张天师家里统领的,后面还会再聊到。上清派和龙虎山大家都清楚,这个阁皂山也在江西,葛玄当年曾在此山修炼,所以又叫葛岭,葛氏道就把阁皂山视为了自留地,灵宝派自然就以阁皂山为中心,视为家族道教的发祥地了。经箓、符箓到宋以后的区别已经很不明显了,现在基本上是只提符箓而很少提经箓了。而灵宝派最终在元朝并入了正一道,正合了分久必合的自然规律。
最后,我们简单分析、归纳一下,为什么上清经系为主的经箓派会在东晋时兴起?这个在前面基本已经讲过了,包括魏晋风流、清谈误国,天天只谈老庄,不敢谈政治的大环境,造就了道教的迅速成长;葛洪结合玄学和儒学创立了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来自佛教的压力,佛教东传,越来越多的佛经被翻译后大行于世,刺激着道教的义理化进步,实际上刺激着天师道的发展、完善自己的义理,以便有资格参与进佛、道、儒的斗争之中。当然,受黄由起义、孙恩起义等几乎没怎么消停过的起义冲突的影星,统治阶级需要的是一种既可以帮助教化、统治百姓,又能够掌控的道教,所以才有了符箓派的兴起,然后再向着经箓派转变的必然过程,归根到底,还是道教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自然的变革。到刘宋时期以后,一直视自己为道教正统的天师道初心不改,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正统的道路,但来自佛教的压力,使得它不得不接受从自己演化出去的上清、灵宝及三皇这三洞经书。不接受也不行啊,义理方面自己一直是弱项,是短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住自己中国道教老大的地位,才能够有实力投入到和佛教的生死之争中。佛、道这场生死斗争,后面再和道友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