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佛道之争风烟再起 中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中国道教也有趣!
由于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1256年五月,福裕组织了一个代表团来到和林上访找蒙哥,说:“上次陛下亲自开庭,代表最高法院判决了,可是李志常那牛鼻子是个老赖,根本就不执行判决结果,您得给我们做主啊!要是他们还不服气,我们可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重新再辩辩。”
结果蒙哥说那就再给他们个机会,你们再辩论一次,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想法。结果掌教李志常却派人回复说:“陛下,我出差了,现在这交通也不方便,一时半会还回不去,您让他们等等,多等等。”结果这一等就是永远,因为李志常这一年干脆就驾鹤西游,彻底不回来了。老大都没了,全真教也没心情理会和尚们的纠缠,反正就是不露面也不出庭,连个律师都不委托,所以这次辩论实质上由于全真教缺席判负了。
1257年七月,不甘心的福裕又来和林找全真教挑战,全真派依旧高挂免战就是不搭理这茬。没办法的福裕只好又来找蒙哥,把前前后后一说倒是把蒙哥给气乐了。接着福裕又反复强调全真教的那《老子八十一化图》根本就是全真教恶意杜撰,肆意污损佛教的。忽必烈看了看一起来的西域僧人那摩国师,早就和福裕是统一战线的那摩点头表示的确如此,于是蒙哥就安排忽必烈负责处理这件事,给佛道两家调节调节,希望彻底解决这个矛盾。
为了防止全真道士继续老赖下去,蒙哥还给忽必烈下旨说全真教如果继续躲着不派人应战,那你就看着办,必要时可以强制执行,然后就带着大军走了。
由此看来,直到此时,蒙古的宗教政策还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蒙哥并没有明显的偏袒佛道的任何一方,否则也不会采用这种相对温和的辩论的方式解决双方的争端,而是直接下命令,反正谁敢不听话,大蒙古的铁骑谁不怕?所以虽然全真教辩论失败了,面子也的确是丢了,那又如何?反正我们又没有实质上的损失,反正我就是拒不执行。
眼看着再也拖不下去了,全真教不得不应战,于是在1258年,忽必烈在开平城组织僧道两派重新就《老子八十一化图》和《老子化胡经》的真伪问题举行第二次辩论,这是三次辩论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有的学者称这次是第三次辩论,是因为他们把1256年全真教高挂免战,闭门不出,直接被蒙哥判负那次也算上了,这里需要解释清楚了。
史料记载,这次辩论转到了开平城里举行,开平城位于内蒙古境内,是忽必烈一手建设起来的,后来成为元上都。佛教一方可谓是人多势众,参加的辩论的除了福裕、那摩,还有八思巴等来自各地的和尚三百多位。道教一方以新任掌教、三代弟子张志敬为首,来的道士也不少,有二百多位。裁判和观礼的人也不少,忽必烈派了木华黎、张宗谦等公卿二百多人观战,顺便当个见证人,姚枢、窦黩等高级谋士主持大会。
双方约定了辩论的形式,各自选出了17位精英参加辩论会,“道胜则僧冠首而为道,僧胜则道削发而为僧”。当然了,为了避免彻底撕破面皮,双方的老大就不直接上场开撕了,所以福裕、张志敬不直接上场,那摩国师、八思巴等人也没有出现在双方的对阵名单里面。
双方参赛队员的具体名单,在《至元辨伪录》中有详细记载,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张志敬和福裕没有直接参与辩论以外,那摩和八思巴都参加了,而且八思巴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的辩论过程也不多讲了,据《至元辨伪录》记载,八思巴是最终为本次辩论画上句号的,他的发难直指问题本质:“《史记》中有化胡的记载吗?”
道教一方众人:“No。”
八思巴:“老子传下来什么经书?”
道教:“《道德经》。”
八思巴:“oK,除了《道德经》,还有别的吗?”
道教:“没啦。”
八思巴心想,真配合,接着问:“《道德经》中有没有讲到化胡?”
道教:“无。”
八思巴:“这就奇怪了,《史记》里没说,《道德经》里也没说,那么你们总说的化胡,就连老子本人都没有说过,那你们是听谁说的?如果真有这么伟大的壮举,那么在《道德经》怎么可能会不记载,《史记》中怎么可能不记载?可见你们所谓的化胡是你们这些后人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出来的伪经。”
道教:“……”
眼看十七位道士哑口无言,于是姚枢宣布:“此次辩论会,佛教胜!”
当然,以上全是出自《至元辨伪录》,其中自然是对道教一方有所贬低,不过结果与事实还是基本一致的。
眼看分出了胜负,忽必烈宣布:“既然道教不占道理,那么你们这十七个道士就剃个光头,改行当和尚去吧。另外,全真教占的那二百多座寺庙,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