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铜臭味与书卷气 (第2/2页)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真金哪怕是个弱智,估计都得拿个博士毕业证,更不用说智商本就在线的真金了。
真金,正在按照忽必烈最开始预想的剧本那样,变成了一个崇尚儒家文化,愿意尊重汉人和汉制的蒙古储君。
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人心更是如此。
随着忽必烈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对于汉法的热情也越来越低,因为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国库的空虚程度已经令人发指,耗子进去转一圈都得含着眼泪跑出来。
如果是按照草原的旧例,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断掠夺外部资源来充实自身会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也根本不会让国内的经济形势如此紧张,但汉法恰恰却反对这种野蛮的行为,因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
想要“仁”,就不能乱杀无辜;想要“仁”,就不能肆意抢劫;想要“仁”,就必须兼济天下;想要“仁”,就一定得尊重儒生。
若是在太平盛世,实行仁政无可厚非,但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仁政无疑不太适合当今的大元朝廷,这也是忽必烈为什么会任用能搞钱的阿合马,而疏远更有治国之能的姚枢、窦默等人的原因。
说到底,还是因为钱。
但与忽必烈越来越保守的推行汉法相反的是,自幼便深受诸多大儒熏陶的真金,对于汉法的推行,一直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如果此时的忽必烈还是十年前的那个忽必烈,或许他会很敏锐地发现真金的心思,但如今的忽必烈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对南宋和西北的战事已经耗费了他绝大部分的心血,所以朝中之事他也没有什么精力去管了,于是索性便将大部分的事务都交给了真金去打理,顺便也起到了培养他的作用。
不过此举却让真金错误的认为,这是忽必烈在向他表达支持其加大力量推行汉法的态度,所以他不仅没有收敛对于汉法的推行,反而对朝中那些不符合圣人之道的事情愈加看不顺眼。
什么事情不符合圣人之道?
重利而轻义呗!
自古何人最重利?
自然是商人。
谁又是最大的商人?
那自然是我们的老朋友——阿合马先生。
出于此前阿合马的种种作为,朝中的诸多汉人官员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可却又无力与之抗衡,于是只好默默的将仇恨压在心底,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对其发起致命一击。
而真金的出现,让这些久经宦海的汉人官员们嗅到了一丝机会。
这位自幼便被儒家思想洗脑的皇太子无疑是他们抗衡阿合马的最佳工具。而相比于满身铜臭味的阿合马,真金的内心显然也更倾向于浑身书卷气的汉人儒士们。
也正因如此,在真金逐渐开始处理朝政之后,大批的汉人官员们便在张易的带领下开始向他靠拢,形成了以真金为首的太子党。他们的这些小动作自然逃不过阿合马的法眼。
但阿合马对此并不以为意。
因为他知道,以如今大元朝廷的财政情况,是根本离不开他这个搞钱小能手的,任何人想要动自己,忽必烈都不会同意,哪怕是皇太子也不例外。
再加上此时他刚刚把安童从朝堂中斗走,气势正旺,岂会怕真金这个毛头小子和区区几个汉人官员?
所以,在真金参政之后,阿合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在朝中发展自己的党羽。
本着‘举贤不避亲’的态度,阿合马非常“不避讳”的将自己家里的子侄家奴,亲朋好友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
这里我本来想直接陈述一下他们的职位,但是担心个别看官可能只看官职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我这里多句嘴,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说阿合马的长子忽辛,他担任的是江淮行省平章政事。
在元代时,江淮行省所管辖的范围就是如今的安徽大部、江苏大部、河南东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这一片极为广袤而又富饶的土地,而平章政事,则是江淮行省的二把手。
再加上江淮地区集结了整个宋朝数百年来的全部家当,可谓是当时华夏大地上最为富饶的区域,所以江淮行省的平章政事,其权力并不小于中书省的丞相,是从一品的大员,按照现在的官员级别来换算,相当于副国级。
说完了长子咱们再来说说次子。
阿合马的次子名叫抹速忽,他担任的是礼部尚书,虽然在元朝一代,礼部尚书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员,仅仅相当于如今的正部级,但其权柄却丝毫不弱。
礼部,相当于现今的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宗教事务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国宴机构的结合体,也是一个国家对外的脸面。
最主要的是,纵观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六部尚书,那可都是实权干部,别看级别没那么高,能量可不小。
或许是觉得给二儿子的官职小了一点,所以阿合马在对三儿子的安排上,又把级别提了上来。他的三儿子叫做阿散,担任的职位是将作院达鲁花赤。
将作院,负责的是宫廷服用和天下所有的饰物制造,无论你是想要打造金玉珠翠,还是犀象宝贝,亦或者是冠佩器皿,哪怕是织造绫罗绸缎,都要受这个部门的管辖。
其麾下所属有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异样局总管府、大都等路民匠总管府等。
可以说,掌握了将作院,就掌握了元朝所有的贵重物品。
这个职位,是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