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取短补长 (第2/2页)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自成吉思汗时期起,就开始对中原及诸多占领区不断增税,经过了七八十年的时间,天下百姓所需要缴纳的赋税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但百姓们交不起这么高的税怎么办?
统治者们十分贴心地给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允许百姓们欠着。
但是欠着归欠着,来年的税该交还是要交的。
可百姓们连今年的税都已经交不起了,来年的税更交不上了。
没事,那就继续欠着,反正是要算利息的。
就这样,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穷,在欠了一屁股的饥荒之后只能卖粮卖房卖土地,然后再卖儿卖女卖老婆。
等到卖无可卖了之后,他们就会连自己都卖掉,找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豪绅去当奴仆,并在浑浑噩噩之中过完自己苦难的一生。
而追查钱谷,就是追查这些百姓们所欠缴的税赋。
这不是逼着老百姓们造反么?
果不其然,在桑哥的这番骚操作之下,百姓们民不聊生,刚刚消停了一点的南方再次狼烟遍地,忍无可忍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开始反抗元朝的统治。
但桑哥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只是严令各地官府积极进行围剿,而后便开始了他的第三个操作。
第三,增加商税。
至元二十六年,桑哥下令增加腹里商税为二十万锭,江南商税为二十五万锭。(腹里,指的是中书省直辖的各个地区,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黄河以北的部分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他又把茶税由每引五贯钱增至十一贯。(引,古代茶叶在运输时的计量单位,一引为正茶100斤,带损耗10斤,即110斤,古时一斤为16两,一引就是1760两)
在此之后,他又将盐、酒、醋等物品的税额尽皆提高,并建设性地增设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命百姓们每年纳贡木棉十万匹,开创了历史上第一次对棉布征税的先河。
第四,设置行泉府司与开凿会通河。
早在至元十九年,伯颜便以大都所需要的供给甚重,可京杭大运河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已经老旧不堪用,而江南地区进贡的财货需要水陆转载,耗费颇大为由,请求以后让南方进贡的队伍改走海运。
经过了几年的试运行,忽必烈也认可了这个意见,于是在至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任命朱清、张瑄二人为海道运粮万户,专门负责海运之事。
桑哥在执掌尚书省后,也看到了海运中所蕴藏的巨大利益,于是便专门设立了行泉府司,并增设了上海、福州两个万户府,加上之前的两个海道万户,一共是四个万户府来负责海上运输。
而这一切的效果也十分显着。至元二十四年时,海运粮的数量为三十万石;到了至元二十七年时,海运粮的数量则猛增到了一百五十九万五千石。
此举大大缓解了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
至元二十五年十月,桑哥上奏忽必烈,请求开凿安民山至临清一线的运河,设置闸门三十一道,总计全长二百五十多里。(位于今山东境内)
次年七月,运河正式开通,忽必烈赐名为会通河。
平心而论,这两件事其实做的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海运和运河的畅通也使得中央朝廷对江南地区的财货掠夺更加严重,但客观来讲,其实是有利于南北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
在桑哥的这一顿竭泽而渔式的折腾下,大元帝国的财政危机终于暂时被化解了。
忽必烈对此十分高兴,感觉被化解了一大块心病,于是自此之后凡事更加倚重桑哥,将大部分的权力都下放给他,自己则整日待在宫中酗酒。
不得不说,真金的去世对于忽必烈的影响极大。
曾经那个睿智而又英明的雄武帝王此刻变成了一个沉迷于暴饮暴食的老宅男,但作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他的身体根本经不起他这么糟践。
日积月累之下,忽必烈的身体彻底垮掉了,由于暴饮暴食而迅速增加的体重导致他的身体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并在他越来越严重的酗酒情况之下变得更加糟糕。
对于这种情况,桑哥则喜闻乐见。因为忽必烈的病情越严重,就越没有精力来管理朝中的情况。
在如今太子未定的情况下,整座大元帝国,可谓是由桑哥一人说了算。
但正如一句蒙古谚语所形容的那样——即便鼹鼠长了翅膀,也不会变成雄鹰。
鼹鼠终究是鼹鼠,虽然他现在会飞了,但他的目光短浅,就注定了他只能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不会像苍鹰一样去考虑如何在蓝天翱翔。
桑哥就是那个鼹鼠。
如果是个正常人,如果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动一些谋逆篡位的歪心思。
可桑哥完全没有。
虽然他大权在握,但他心里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高级打工仔罢了,大元帝国这个集团,依旧还掌握在忽必烈的手里,即便他死了,自己也不会有执掌一国之牛耳的机会。
所以,他决定趁着自己现在大权在握的机会,将利益最大化。
但当官的想要发大财,无异于就是两个方案。
一个是贪污。
一个是受贿。
贪污自然是不能贪污的,因为桑哥也明白,国库里的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从全国的老百姓兜里搜刮出来的,也是自己能获得忽必烈支持的根本所在,把这些钱揣进自己的腰包无疑于是得罪了忽必烈,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把目光锁定在了受贿上面。
受贿,汉语解释的意思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的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由此可见,想要收受贿赂,也是要进行等价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