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龙潜于渊终为用,一生风骨颜之仪 (第2/2页)
齐王宪当世大才,武功盖世,连他对杨坚都如此忌惮,可见杨坚在上层圈子之中,已具备相当的人望了。
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北周忠臣直臣王轨,那个一心为国,从不顾私的人。
他也察觉到杨坚的威胁,他对周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杨)坚貌有反相。”
王轨在反对立天元为皇太子失败之后,退而求其次,想清理掉所有对宇文皇权有威胁的人物。
但周武帝却不以为然,他是历史上的名君,他也幻想自己的继承者周天元,对这个国家,也会有他一样的控制力。
周武帝并没有诛杀杨坚,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暗中还是派了一个叫赵昭的当世知名相士去给杨坚看面相。
赵昭的回答让周武帝安下心来,他告诉武帝说:“(杨坚)止可为柱国耳。”
但这是一句谎言。
赵昭欺骗了武帝,他转头就对杨坚说:“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
赵昭给了周武帝信心,身为天下之主,他不可能杀掉每一个可能的危险人物。
武帝回答王轨时,就微妙得多,他说道:“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显然,当王轨重提杨坚的反骨反相反意时,周武帝已经在考虑天命这个玄而又玄的问题。
这不是周武帝的风格。
他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相反,他大力抑制佛教的发展,是历史上着名的“灭佛三武”之一。
但他在这件事情之上,无意之中却用上天命二字,说明面对杨坚将成为天下之主的流言,他并非无动于衷。
如果周武帝不是暴毙于北征突厥的途中,也许周武帝将主宰和改变杨坚的命运。
齐王宪和王轨的顾忌,让周武帝对于杨坚下意识地存有压抑之意。
这导致了杨坚虽然负有盛名,但他在北周的朝野军民之间,缺乏真正的根基。
但今时不同往日,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杨坚眼前,自己空负一世虚名,现在终于可以迎来冲天的时机。
他为了这一刻,已等待太久,压抑太久。
他将走上他命中注定的道路。
从这一刻开始,天下,将记住一个名字:杨坚。
但他还有漫长的、艰苦的路要走。
第一个考验立即就来了。
天元正式的文字遗诏,当然是一份假的,编造的遗诏,需要他卧病在床时的几个大臣共同签署。
颜之仪,北周帝国最后的良心和忠臣,拒绝在遗诏上签字。
面对分分钟就要掉脑袋的巨大压力,他说出了一番光照千古,气壮山河的话。
“公等备受朝恩,当思精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但他势单力孤,经过天元的清场拔刺行动之后,颜之仪,已是北周帝国最后仅存的正义。
刘昉,郑译老于政治和谋道,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
不就是签个名,画个押吗?
你不签,就代你签好了。
这个方式简单直接粗暴,但很有效。
于是,正式发丧,颁遗诏于天下。
杨坚成为名正言顺的第二辅政大臣,这个选择是一种顿挫,首辅大臣要待来日再谋取。
杨坚矫诏辅政,不是深思熟虑,日深月久的阴谋,是一个突发的偶然事件,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时间去完成。
宇文氏这面旗帜,暂时还有打下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