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曲线举事赖裴寂,谋定后动推李渊 (第2/2页)
其中,有一个叫武士彟的木材商人,就在这个时候靠着政治献金,和李氏皇族攀上关系,他的第二个女儿,十四岁被选入李世民的后宫,叫做武媚娘。
她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武则天,神圣通天皇帝。
毫无疑问,裴寂所说的众情已协,上下一心,已达水乳交融之地,只等李渊点一把火了。
这把火,李渊烧定了。
但他不急。
造反不能只靠蛮力,要想成功,是一门高级的艺术。
李渊是个优势的战略家,也是一个深富实际经验的政治家,他要完美地点这把火。
他做到了。
有裴寂在,造反所需的钱财物资可以在晋阳宫中予取予求。
其中光甲仗一项,就有四十万领,在古代私藏三幅甲仗就是死罪的条件下,四十万领,足以装配整个帝国庞大的精锐军队。
李渊现在有钱有财,有民心,但他最欠缺的是士兵。
这非常奇怪,但却是事实。
因为,隋朝实行府兵制,兵农合一,战时集聚,战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士兵平时就是农民,闲时训练,和高级将领并无直接的归属关系,这种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将领的叛乱。
因而,李渊虽然主管太原,手上却并没有多少可以直接指挥控制的军队。
那就需要征兵。
这其中有一个难题。
虽然太原一地,上下一心,都期盼李渊点燃第一把火,但还是有二个人,和李渊并不在一条船上。
他们是杨广安置在李渊身边监视、制掣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
他们的地位特殊。
尤其是高君雅是杨广旧识,当年,高君雅和马邑留守王仁恭抗击突厥失败,他回到太原时,还敢于大摇大摆,好象是打了胜仗,凯旋回归一般,毫不畏惧。
要知道,此次失败,杨广的处罚的措施是:斩王仁恭,拘李渊回江都问罪。
二相比较之下,可以清晰看出,高君雅二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杨广在太原的代言人。
日常之事,当然李渊说了算,但如果一旦李渊有变,很难说他们会不会拿出一份杨广的秘诏,先斩后奏。
李渊暂时还不愿意,也不能和他们明着对抗。
李渊的策略是先把水搅浑。
他先散布了一个假消息,其实这是一个半真半假的消息。
李渊散布杨广想再伐高丽的消息,这并没有冤枉杨广,他确实想再伐高丽,但没得到任何朝臣的支持,南下江都之后,杨广事实上放弃再伐高丽。
杨广有心无力,但这对于李渊来说,已足够做文章了。
李渊散布消息说杨广将要再度大规模征兵,十五岁以上,五十以下的男丁,都要服兵役,再次远赴辽东。
李渊这步棋直指杨广和民众的痛处。
因为隋朝之所以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飞速分崩离析,直接原因是杨广一而再,再而三地讨伐高丽,惨痛失败之后,民怨沸腾,民不堪其负重,以致崩盘。
更重要的是雁门之围时,杨广亲自承诺,不再征兵兴讨,现在却旧事重提,出尔反尔,想让民众再次成为炮灰。
这立即点燃了民众的愤怒情绪,他们对于杨广和隋朝,反意恨意,就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李渊拥有了民心。
然后,李渊老谋深算,他接着下了二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