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仁义惊天足堪任,动辄得咎必争先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隋唐天字七书!
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也是一个靠武力生存的世界,谁的拳头硬,谁就有话语权。
这些向李唐臣服的州县,将很快变脸,只能屈服于王世充的淫威之下。
在风口浪尖的夏侯端,立即感到了这种变化。
王世充是地头蛇,他的反击开始。
毫州和汴州刺史显然更清楚河南的风向,他们向王世充投诚,这是一个糟糕的消息,等于截断了夏侯端的归路。
夏侯端立即成了水中的浮萍,无根而生,他的部下的二千余人,无处筹粮,也无路可走。
人是铁,饭是钢,夏侯端陷入了绝境。
他知道事势已完全不可为,于是,夏侯端在临水之处,杀掉自己所乘之马,最后一次犒赏军士。
他痛心疾首地说:“今王师已败,诸处并没,卿等土壤,悉皆从伪,特经共事之情,未能见委。然我奉王命,不可从。卿有妻子,无宜效我。可斩吾首,持归于贼,必获富贵。”
这一路走来,大家互相扶持,夏侯端虽为特使,但并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他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已建立起信得过,更是过命的情谊。
穷途末路之际,听闻这种生死分别之言,将士们不由悲从中来。
前路漫漫,前路茫茫。
全军上下,无不痛哭失声。
夏侯端见兵士们没人行动,赶紧又说道:“卿不忍见杀,吾当自刎。”
士兵们被他的忠义绝决所感动,赶忙制止他说:“公于唐家,非有亲属,但以忠义之故,不辞于死,诸人与公共事,经涉艰危,岂有害公而取富贵。”
于是,一行人再次向前奋进。
但现实非常残酷。
缺粮少食,后有追兵,一战之下,奔溃战死的已去大半。
他们只能尽力避开王世充的势力范围,一路向东奔逃,队伍的人数,每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最后加上夏侯端,总计只剩下三十多个人,没有食物,他们就采集山中野生之豆,聊以果腹。
这真是一段凄惨的日子。
但夏侯端保持了他李唐特使的身份和尊严,他每天抱着李渊赐予的使节,一步都离身。
在最后时刻,夏侯端大义凛然地说:“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中。我受国恩,所以然耳,今卿等何乃相伴死乎!可散投贼,犹全性命。吾当抱此一节,与之俱殒。”
同行之人,都被夏侯端的忠义和慷慨赴死所感奋,他们决定和夏侯端生死与共,共赴一段佳话和传奇。
天不绝人,在他们山穷水尽之时,却似乎盼来柳暗花明的一日。
整个河南,李密之旧地,只有杞州(治所雍丘)李公逸为夏侯端的忠义所感动,愿意臣服李唐,他派兵保护并宴请了夏侯端。
他们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但好日子立即到头了,这种挑衅,招来了王世充快速而猛烈的报复。
但是,王世充并没有忘记,夏侯端的义举和传说,已成为一面旗帜,招降他的价值要远大于杀死他。
王世充颇有几分心思,他将自己亲身穿着的一袭衣服脱下,赐给夏侯端,以示恩宠。
同时,他开出了令夏侯端几乎无法拒绝的高官厚禄,封夏侯端为淮南郡公,吏部尚书。
但夏侯端完全不为所动,他对着王世充的使者大义凛然地说:“夏侯端天子大使,岂受王世充之官!自非斩我头将往见汝,何容身苟活而屈于贼乎!”
他举火烧掉王世充的书信,抽出佩刀,斩断王世充所赐衣服,以示绝决。
招降不成,就只能来硬的。
王世充的前锋,立即兵临城下。
雍丘只是个小城,并非久居之所,夏侯端准备回长安复命,这将又是一段长长的艰苦行程。
但好处是这只是一支三十几个人的小部队,并不引人注目,夏候端尽量选择从山中小路西进,以避开王世充的追击。
但雍丘城就没这么好的命运,城池逃无可逃,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李公逸选择向李渊求救。
远水不解近渴,由于中间远隔着王世充的地盘,李渊爱莫能助。
李公逸只能留下李善行守城,然后率领几个亲信也想逃往关中,他选择了南行的路线,但在襄城,依然被王世充属下张殷抓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