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95mf.net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 > 第311章 路漫漫终回故土,夜茫茫再见太阳

第311章 路漫漫终回故土,夜茫茫再见太阳 (第2/2页)

当唐军撤走之时,所有辽河以东的土地和城市,又全部被高句丽重新占领。

以此而言,此次征伐,战略上让高句丽屈服的目的没达到;在战术上对辽东的控制也归于失败;即使在具体的战斗上,也很难说有完全的成功。

李世民心中大悔,他对左右侍臣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李世民想起了他的那个老伙计,也想起了自己曾经命人,推倒了他坟前由李世民亲自撰写的墓碑。

李世民和魏征两个人的交恶,源于李承乾的被废。

魏征是贞观之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类似图腾的存在,似乎永远都不会倒。

事实上,魏征确实是善始善终,成就了千载之下,君臣相知相遇的美好。

在魏征逝世之时,李世民有感于魏征之谏,曾经亲临魏宅,挥泪送别魏征的灵柩。

但世间之事,器满则溢,月满则亏。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牵连出了侯君集,还有太子原左庶子杜正伦,非常不巧,这两人都是魏征向李世民重点推荐,可为宰相的大才。

李世民帝王之心术一起,非常怀疑魏征可能有朋党之嫌。

如果说朋党之罪或许有,因为正人有正人之党,邪恶也一样会有臭味相投之人,只要是人,就难免有两三好友,也难免有交友不慎之嫌。

但另外一件事,就真正触犯了李世民的逆鳞。

那就是魏征贞观之谏,也可能只是沽名钓誉的行为。

魏征和禇遂良有很好的私交,当时褚遂良负责撰写李世民起居注,那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纯真实的文本记录。

而历朝历代,有一个传统,为了保证起居注的真实性,皇帝本人不看自己的起居注。

但李世民一直心存遗憾。

他三番五次都想亲自看看自己的起居注写成什么样子,毕竟六月初四,杀兄屠弟,是实打实地背负了这个罪名。

李世民倒也不遮掩,他对当时负责监修国史的房玄龄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房玄龄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的,就老老实实回答道:“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这必怒,故不敢献也。”

李世民见房玄龄不上道,不肯主动将起居注给自己看,就只好干脆挑明了。

他直接说道:“朕之为心,异于前世……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

这句话,这种事,房玄龄实在不好接口。

但皇帝发话,总需有人回话。

谏议大夫朱子奢无奈只能接口,但他也表示明确的反对说:“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之子孙,臣窃恐曾(孙)远(孙)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于刑诛。”

但李世民要做的事情,又有谁真正可以阻止?

大臣们无法违逆李世民的意志,但也不能直接用写好的起居注给李世民观看。

于是,他们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房玄龄和许敬宗等人,临时重新编纂修录高祖李渊和李世民的实录,然后,呈上定稿。

李世民翻到最在意的六月初四的事件,看到语焉不详,云遮雾罩,就直接指示说:“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这就意味着,其实李世民一朝的某些,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可能都是经过加工修改,带有倾向性的二手资料了。

因而,即使是信史的可信度,也需要在史海中发烛幽微。

当然,传统上也早就有春秋笔法,大义微言,为尊者讳,都是必然之理。

但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实在已是历史级别的顶流,加上其虚怀纳谏,成一朝之风,以此而论,又比前代明王,胜出不可以道里计了。

李世民非常重名,因而,他本质和本心上,对于仅仅求名而谏的人,有着天然的抵触。

魏征死后,李世民知道了一些魏征的黑历史。

魏征曾经把自己前后所进献的谏言,分门别类,详加整理以后,交给了负责起居注的褚遂良。

这表明,魏征可能不是表面上那么忠心,至少,远远不是表面上那么私心无缺。

他联想到魏征所学,本就是成名发家,孜孜以进的纵横家之说,再联系魏征平日所为,大有求名邀誉之嫌。

李世民心如明镜,再联想起自己无数次被魏征怼得俯首无言,惭愧万分的狼狈模样,心中大感不是滋味。

或者自己真的被魏征卖了。

自己成就魏征万世英名,他却背着自己沽名钓誉,营营苟苟。

魏征实在对不起自己待他国士之情,李世民无法压抑自己的怒火,他做出了一个失去理智的行动。

当年魏征墓前之碑,是李世民所手书,现在君臣已生嫌隙,李世民命人将墓碑推倒,并且,他还取消了魏征儿子和自己女儿衡山公主的婚事。

现在李世民在辽东受挫,他终于记起了那个可以让自己正衣冠,知古今,明得失的铁骨铮铮的谏臣魏征。

或者魏征也同自己一样,也重名爱名惜名,但人非圣贤,孰能完美?

“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人有千般好,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世民心中大动,赶快发出一道非常特别的诏书。

他要见一见两个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