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奢寅的话难反驳 (第2/2页)
到了万历二十年,万历皇帝下令让杨应龙到贵州或者四川受审。
杨应龙知道,叶梦熊想害自己。于是他决定在四川受审。
当时,正是倭寇入侵朝鲜,杨应龙主动提出带兵入朝抗击倭寇,并且缴纳赎罪银。
朝廷也同意了杨应龙的提议。
可是,四川巡抚已经不是李化龙,而是换成了王继光。他主张严惩杨应龙。
明廷既然是这个态度,杨应龙就没派兵,更没有缴纳赎罪银。
朝廷见你不履行诺言,自然要派兵剿灭你。
可是王继光的军队大败。
当时杨应龙还没有下决心造反,他只是自保。
而朝廷正在朝鲜全力抗倭,也不想与杨应龙开战,所以招抚,提上了日程。
这也是杨应龙想要的结果。
在明廷的要求下,杨应龙将击败明军的十二名将领全部斩杀。同时让自己的次子到重庆当人质。还表示将要缴纳四万两的赎罪银。
事情到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朝廷有了面子,杨应龙也不用被杀头。
可是,杨应龙的儿子却在重庆当人质时,意外身亡。这令杨应龙十分气愤。他拒绝缴纳赎罪银。同时还派兵攻打播州周边的城池。
朝廷当即抽调大军,由李化龙率领,围剿播州。最后杨应龙自杀。播州被平定。
明朝虽然笑到了最后,可是在此次平定叛乱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万历三大征,将张居正改革积攒的家底,基本耗费完了。
再加上万历全盘否定了张居正的改革,使得明朝没有攒下家底,辽东局势越来越恶化,只能靠加派辽饷解决。
百姓架不住朝廷的盘剥,再加上自然灾害,活不下去了,就只能是造反。
国家就在这内忧外患中,逐渐走向灭亡。
可以说,这是一件事,一件事,产生的连锁反应。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从深层次来说,都对国家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
张之极要做的,就是防微杜渐,将一些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比如此次奢崇明叛乱。就要迅速将其平定。并且不让其逃到水西。
这样安邦彦极有可能不会叛乱。那么这不仅会减少朝廷的消耗,还有利于西南局势的稳定。
之所以对奢寅如此礼遇,也是想劝降奢崇明。尽快结束这场叛乱。
第二日,张之极率领军队继续向成都进发。沿途只是遇到了小股叛军,并没有大部队阻拦。
自己这么明目张胆地前来增援,叛军竟然不来阻击。这没有道理呀。
不来更好,自己就可以快速向成都挺近了。
四川巡抚朱燮元对自己抗命,不来救援成都一事,绝对是不满的。
眼下自己能够率部解了成都之围,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就在张之极盘算着见到朱燮元如何开脱时,前面的斥候来报。围攻成都的叛军已经开始逃离这里了。
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奢崇明明知不敌,选择了逃跑。
再一细打听,才知道奢崇明将部队留了下来,他于今早就带领小股嫡系部队向西南方向逃窜。
张之极拿来地图看了看,莫非这个老小子打算翻越大凉山,向贵州水西安家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