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给六部安排外快 (第2/2页)
洪武时期官员比较少全国不过两万八千人,但是从永乐之后不停的在增加。
到了正德年间文官已经有两万人,武官八万。看似武官多,可是想一想明朝军队的规模就知道。
武官数量虽然确实多了一点,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用,这其中还有许多恩荫的虚职。
但是文官就不行了,这还不计算下面的无品小吏,加上的话那估计不比武官阵营少,这些都是需要国家发钱的。
也许有的人说衙役是县太爷养着,那纯属虚构!明朝的县令每月才几个子儿?
绝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财政在支持,就是每年赋税截留的那一部分。
朱翊钧想要整治军队冗官很容易,毕竟现在的大明名将一大堆,拉几个过来站站位下面屁都不敢放一个。
但是文官呢?文官自古最花花!想要裁撤那些多余的官员和职位,高拱和张居正累吐血估计也不会有多大的成效。
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转移,户部开设的粮行和盐行农具行王国光就不动声色将好大一批小官全部拖出去当掌柜了,使得户部首先完成瘦身。
朱翊钧都还没有安排人家就自己做好了,估计他们自己也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现在兵部也做起了驿站的生意,那么吏部、礼部、刑部、工部肯定也得开始干。
相对来说工部肯定是最简单的,朱翊钧原本想过将西山的匠人全部交给工部管理,不过朱衡拒绝了。
按照朱衡的意思是未来国家肯定需要大规模的修路开河筑堤坝!
这些国家级工程足够工部忙活的了,朱翊钧听了也没多说,事实就是如此。
朱翊钧给工部的福利就是让他们帮助修一修各地县城,帮助城里的百姓盖水泥房子。
修路修河到了地方该弄的都可以弄,以后的赋税绝对会上亿。
这些钱不如撒出去给各地官府让他们先搞好本地基础建设,路通了赚的钱才会更多。
礼部的话朱翊钧想要改革一下教坊司,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咳咳!赚钱的好地方。
修个大剧院啥的,搞一些小品啊!歌舞啊!新的乐曲之类的,再加上酒菜、搓澡、桑拿、捏脚、捏大腿一条龙服务。
进去一次不花个十几二十两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
现在的教坊司完全就是官员们白嫖的地方,每年还得礼部养着,只有大型活动出来跳跳舞,太浪费了。
至于想过夜?加钱啊!只要建造的豪华一点,性感小裙裙一穿不怕人家不掏钱,主要是质量好!
朱翊钧都往那边扒拉多少人了。
不过这事他需要自己实地考察一下才能下决定......
吏部他也有规划,吏部最多的就是文人,可以卖报纸啊!
卖到地州可能麻烦一点,但是做成期刊月报,那销量绝壁杠杠的。
天下口舌最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不仅解决了皇权不下乡的窘态。
而且可以将大学城各个学院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进行推销,最关键的是国家新政可以直入民间。
别怕人家看不懂,万历时期绝对是千年来民间识字率最高的时期,每个村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两个读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