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多了个赵党? (第2/2页)
朝臣一句不经意的话有可能暴露自己的想法,那么君王就肯定会去猜测想法背后的因果关系。
皇帝非常害怕武将功高盖主,拥兵自重不受朝廷节制,这样所形成的藩镇割据是非常可怕的,一不小心就会让王朝倾覆。
因此皇帝最要紧的是把兵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轻易的放松对兵权的控制。
皇帝同样害怕的就是文臣权倾朝野,结党擅权,这样的相权与皇权的抗衡也容易丢失皇帝宝座。
因为权臣既能够改朝换代而自立,也可以换个听话的皇帝做傀儡。
明面上看起来高高在上,甚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皇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当,反而是经常夜不能寐,坐立不安。
皇帝怎么控制权力?
怎么才能控制朝堂的权力而不会被丢失?
其实控制权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方势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或者说是相互制衡。
简单来说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或者是形成两方去相互制约,如果拿捏得比较好,可以形成比较良性的牵制作用。这也就是赵构暂时还没有去动秦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他主持和谈,一方面是担心扫灭秦党而引起朝局动荡,更重要的是需要他来牵制未来会成气候的赵鼎一干人。
一旦平衡打破,最被动的自然就是皇帝,然后又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构建新的政治格局来平衡权力。
“官家所言甚是,臣明白一旦一门生故友聚在一起难免一团和气,不需要刻意为之就能自然而然形成结党。不过臣推荐之人皆为忠臣能臣,乃是能够推动变法顺利实施之人。虽所推荐的人大多都是熟人,然鼎并无私心,还请官家明鉴。”
赵鼎知道自己这样的解释其实没有什么作用,官家一旦认定结党怎么解释都没有用。
只是赵鼎听了赵构所言之后也非常明白官家的担忧与顾虑,作为臣子只能尽可能的做好分内之事,并且在执掌大权之时尽量不被皇帝猜忌。
而目下赵鼎所处的位置和拥有的权力,让他说这些关乎权力和人事的事情变得非常敏感,所以也不能过多的去解释。
赵构细细的推敲着赵鼎推荐的人选,这其中有当过丞相的,如朱胜非和张浚。也有知府过地方同时有朝堂经验的,如陈康伯和朱倬。还有自己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人选,如韩世忠和胡铨。
看来赵鼎对这个人事安排是花了一番功夫的,既有资历非常老并且执政经验丰富的,也有相对处于年富力强且冲劲十足的,更有官家十分看中已经入局的。
“朕瞧着这人选还是不错,看来赵卿与李卿二人是下了不少功夫。其他的人没什么意见都恩准,唯独张浚朕还有特别安排。”
赵构心中本来就对变法人选没有意见,只是借这个机会敲打一番而已。并没有打算要推翻赵鼎的人事布局,他也非常清楚的明白,赵鼎既然想要大干一场,就必须尽可能的去支持和扶助。
官家的话一出,赵鼎心中又是一惊,既然其他人都准了,为什么独独不让张浚复出?
莫非官家对张浚还耿耿于怀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