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眼法 (第2/2页)
最熟悉案件的人是司简,我吞了口口水,直面尴尬,鼓起勇气问道:“这盗洞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他头也不抬,“死者是昨天凌晨被发现的,过几天上高庄会有庙会在这里举办,村长高严庆每天都会从这里路过去省道对面的土地庙里安排相关事宜,痕迹认为这盗洞应该是前天出现的。”
“那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大型动物的白骨?”
说完,终于换来司简一个正眼相待。
他使了个眼神,示意我继续说。
“北洋在汉代虽然历史地位重要,但是汉代都城只有最开始的一小段时间是定都在这里的,随着征战面积扩大,君主也会逐渐像他的的地图中心挪去更换都城。我们这里出现的所有刘姓皇室,起码都是开国将军级别的,都应该是记录在册。
我觉得这里的墓可能是假的,至少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不是真正的墓。”
迷彩帽听到后,扭头看向我,带着喘息问:“死者高海宁的父亲是第一批因为倒卖文物进去的。距离他住处到最后倒下的地方走路要走二十分钟,他被发现时脸色黑紫,如果不是刚从墓道出来,为什么会拖着受伤严重的身体走这么远的距离呢?”
这问题是个好问题,尸体、古董、出现洞的墓、墓前写着汉代的碑。不免让人认为跟盗墓有关。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迷彩帽知道的明显比他告诉我的要多太多,比如他倒卖文物的父亲,比如他的真实死因。
如果真是点背到被一支小小的青铜箭击穿心脏,那血都能从上高村东头小卖铺流到村西头王寡妇家里。
结合司简所说和最近的天气,冻死的可能更大。
但是我现在在这个地方,像个地窖一样,暖暖和和。如果他们有办法下到更深的地方去,晚上睡觉怕是和开了空调一样的效果。
我看了一眼司简问道:“倒卖的是青铜器?”
“不是,是汉代瓦片。”
我寻思着这有什么值钱的,汉代瓦片我们馆仓库放了一大堆。我带团讲解时也是最没人愿意多停留驻足的板块。价值高一点的瓦片也是一些图腾之类,差点的除了年份比较长,从收藏和审美价值上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迷彩帽却大吃一惊的模样,神色不再随意,像是看到珍宝一样。
我说:“帽帽,你也认为这里边有东西?”
“听你帽哥哥的,我们要长见识了。”
我看着迷彩帽眼睛都发光了,感慨自己终究是半路出家的人啊,在搞科研方面还是不如专业的热情。
我直接坐地上,掏出背包里的可乐和压缩饼干,一边吃一边对他们说:“你们不如看看那动物骨头下边有没有东西。”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个障眼法。”
为什么我能这么肯定呢?
给自己修坟这种东西,有钱的从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了,像秦始皇,求长生和给自己准备后事一样不耽误。
正常的是死后入殓,找块儿风水宝地,设计好图纸,连夜赶修。
但无论是什么类型,只要能请人搬得起石头,刻得起碑文。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他本人。二是他的人生纪念册,自古以来都是以壁画的方式呈现。三是陪葬品,后代或许会舍不得一些,但是子孙们总得留下点经常用的东西。免得在死后的世界连个吃饭的碗都没有。
而我们所在的这一层,是封闭起来的一个长方形甬道,在这里边就像是被关进笼子里一样。
迷彩帽反应过来了,“你的意思是?”
他的语气带着试探,我点头,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这可能是障眼法,文物可能是真的,但墓是假的。”
我们很可能都出现了一种惯性思维。考古发掘的过程和建造墓地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他们每次一点一点,一个方坑一个方坑的开,但是古人是先挖出来一个大坑,放进去建材固定,将陪葬品放进去以后顺着提前留得墓道爬上来,接着封一层顶,再继续放入东西,不断的重复这个步骤,然后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