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海口新城 (第2/2页)
那些有钱的家族也可以在城外自行买地建造房屋,当然万一蒙鞑打上岛来,这个外面就保护不到了。而且也无工匠砖瓦供他们修建住所,更何况这琼崖也不过是临时居住,总也是要回去的,在没得选的情况下只能掏钱问赵昰买了许多西城所谓的大房子。
商铺据说也租出去了一些,不过赵昰对这些事情也不在意,这南宋时商贾之风盛行,就算他不管也自然会有人把买卖做起来的。
整个新城已经初具规模,陆秀夫已经从琼州府衙搬回了新城,一应内职现在都在新城办公。所有的大木材都需要造船,所以这大部分房屋也是现代格局,除了陆秀夫和各部司的稍微大些,其他基本都是一丈五尺乘两丈五尺的一间间小房间,内职都戏称这是在贡院办公。
最大的一间所谓的殿也就二十丈见方,因为没有合用的木材,只是造了圈围墙,砖砌的柱子,又用茅草竹子搭了个顶棚,一切也都是因陋就简。
虽然除了赵昰自己外,每个人都觉得海口新城从里到外就是丑到了极致,这居室还没有牢房大,但也没有别的去处,总比住在滩涂海岸的帐篷茅屋里要强上许多。
赵昰现在要去的就是全城最大的一个房子,这房子造在南城边上,由三间十丈宽进深二十丈砖瓦结构的连体平房组成。砖砌的柱子顶上还铺了目前很稀缺的瓦片,四面都布满了窗户只是还没有糊上纸。在赵昰的计划里这些窗户以后都是要装上玻璃的,只是现在还没有时间去造那平板玻璃的锡池。
房子里面整齐地放了许许多多又椰树杂木做的长条凳和长案,里面坐满了七八岁到十多岁的孩子,正跟着夫子念着百家姓。这就是赵昰给所有军士和匠人子弟另一项福利,所有在官坊和从军的子弟皆可免费入学,还管早稀午干两顿饭食,请了赵与珞挂名做了山长。
大门外挂着陆秀夫提的牌匾《海口小学》,这陆秀夫原本是不愿写小学二字,耐不住赵昰强烈要求说蒙学二字会有歧义,也便从了。
海口小学教授的和一般的蒙学不同,除了启蒙三书《三百千》之外,最重要的就历史课,由一干进士从《孔孟》《史记》《汉书》《新唐书》等史书中找了几十段,然后编撰了一册满是儒家忠君爱国,君尊臣卑思想的启蒙教材。这本被赵昰命名为《史镜》的书籍,也将作为军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把《史镜》学习的成绩,作为官员士卒晋升的硬性条件。
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赵昰,心里是极其明白这东西的威力的,在这个文化不普及,信息闭塞的环境里,就必须让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人生价值观。
当然也有赵昰自己编撰的小学数学,也就二十一世纪两年级水平,到了三位数的加减和两位数的乘除便也没了。不过也符合当时大多数宋朝工匠小吏所掌握的数学应用标准了,除了船匠司户以外基本用不上什么难一些的数学公式。
宋代的数学虽然有过突飞猛进,但是南渡之后贾宪的《九章算经》等着作便泯灭无传了,只有民间版本的《皇帝九章》,这些算经最后都杨辉被归纳为《详解九章算法》中,这些算经包括秦九韶的《数书九章》,起步就是面积计算,这对于连个位数加减都搞不明白的文盲孩子来说就太难了些。
至于那些官宦子弟,是不需要来海口小学的。他们原本就识字断文,只要送去琼州府学即可。